订单造假被曝光,车企慌了!
发布时间:2025-10-05 04:10 浏览量:1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很多汽车公司,都被爆出了“订单造假”的事情,股票大跌,客户对汽车产业的信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们怎么可能不着急?
“订单造假”是什么意思?
不是没有,但在“有效订单”中加入了“无效订单”...例如,如果一个顾客留下了电话号码,填写了一份表格,却没有支付订金,那就会被判定为“已下单”。
甚至,为了完成业绩,业务员还会伪造一份顾客的资料,来完成任务。
根据媒体的消息,2024年已经有三家汽车公司被监管机构调查过,而一家传统汽车公司的“假订单比例”高达18%,也就是说,一百个客户中,就有十八个是“水分订单”,这让人怎么受得了?
有趣的是,网传获比亚迪投资数千万的领潮近日就多次登上热搜。
此前有不少网友发现,各大直播间动辄就几千甚至几万的各类AJ潮鞋、绿水鬼表、蔻驰男女包等一线大牌,在“领潮”这个app上都以不到200的价格被疯抢。而领潮也因此被几家电商巨头以“恶意竞争”的名义抵制,不过几百万领潮用户并不在意这些,还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不得不说,此举是企业的正常扩张还是其抢占蓝海,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
为什么要作假?
无非就是做做样子而已。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太大了,你说一个月销量一万,我就给你一万,否则投资人会认为你没有前途,会认为你的销量很差。”
还有一些汽车厂商,为了让自己的财务报表变得,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本,所以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加大销量。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你想啊,就算我们开出高价,但如果没有人愿意接受我们的产品,那么我们的存货就会堆积如山,到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就像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号称一个月销量突破了两万,股票一路飙升,但很快就有公司的人透露,只有八千多人付了定金。
这个新闻一出,股票当日暴跌5%,将近30亿的市值被蒸发,这还不够让人心疼的?
更糟糕的是,当顾客们开始质疑,如果他们的产品是伪造的,那么他们的产品会不会有问题?
有的人说,搞业务的也不行, KPI都快把你压垮了,完成不了要扣奖金开除,你要是不写,那咋办?
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为了完成目标,而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他们也不会这么拼命了。
或者说,汽车行业的考评思路有误,将“真实经营”排在了“数字好看”之前?
而且,对于监督,已经不像过去那么“视而不见”了。
在此之前,工信部发布了一份《新能源汽车订单数据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各大企业所提交的“订单”,都要以“有效订单”为准...也就是说,顾客已经支付了定金,并且已经签订了购车协议,并且定金不得少于车辆价值的5%,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今年初的时候,就有一位汽车企业,没有按照相关的法规,被处罚了两百万,最后还要当众道歉,难道还不够?
事实上,想要让顾客满意,最重要的并不是“高的订单数量”,而是那些实实在在的产品,比如质量、续航时间、售后等等。
就像是一家汽车公司,从不与其他汽车厂商竞争“订单量”,而是专注于生产的电池,其产品的故障发生率低于同行30%,售后服务也非常迅速,但最终的情况是什么?
别看每个月的订单都没有这么多,但实际购车数量却在不断增加,一年下来,总销量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台。
而此时,被爆出造假的汽车企业,已经不仅仅是被罚了钱,或者是股票暴跌了。
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骗局,那么即使你有再好的车型,也不会去碰它。
还有就是,如果一个汽车制造商,他们订购了大量的零件,但这些零件根本用不上,那么他们就不会再拿到钱了,到时候他们就不会再跟你合作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不过,这次的假货事件,也让整个产业都清醒了过来:忽悠是没有用的,踏踏实实地做产品和服务才是王道。
你看看,有几家汽车公司,都是靠着山寨起家的。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辆可靠的汽车上。
于是,有的汽车厂商就在慌乱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例如,一家汽车公司公布了“有效订单”的计算方法,甚至连订金和交货时间都说的清清楚楚,这让他们逐渐恢复了对新车的信心,销量也恢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