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遇冷,耐克们开始在发售上整活

发布时间:2025-10-09 20:03  浏览量:1

想买鞋?得先「过关」。当初炒鞋成行成市时,二级市场转售价,不仅意味着一款球鞋热度的高低,还能带来流量和噱头。但当炒鞋行业风光不再后,大多数球鞋还能维持住发售价就很不容易了。随着球鞋市场进入新阶段,运动品牌在球鞋发售时更需要想办法制造话题和噱头,不至于被接踵而至的新品淹没,其中一招就是以玩挑战游戏、做指定动作等方式给消费者上难度,让他们没那么容易买着鞋。球鞋市场没那么景气了,品牌还想着提高消费者买鞋的难度,显而易见两种结果:要么成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参与,要么劝退大多数消费者,新品发售遇冷——这无异于走钢丝。耐克显然无惧挑战。盘点今年夏天话题度最足的球鞋,「火星鞋」3.0必定榜上有名。这是耐克与著名艺术家汤姆·萨克斯(Tom Sachs)合作打造的Nikecraft Mars Yard系列球鞋,1.0和2.0版本分别在2012年和2017年发布,由于货量稀少、年代久远,目前在二手球鞋交易平台StockX上的转售价高达5000-10000美元。先不论「火星鞋」3.0的设计,其发售机制更值得说道。消费者首先得下载I.S.R.U.这款应用,然后完成萨克斯每周公布的挑战活动,记录、上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从而获得积分,最终积分排名前10%的人才能获得购买资格。这些挑战活动五花八门,比如每天练习10个「罚球」和记录睡前阅读的内容等。当然,萨克斯的整活不止于此,「罚球」不一定是将球投进篮筐,丢沙包进桶、拿石块砸路牌都算,参与者如果有更好的创意,还能获得更高的积分。通过挑战活动、创意加分等机制,I.S.R.U.成功激发了参与者的好奇心和胜负欲,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参与热情。据萨克斯向《纽约时报》透露,仅两个多月,他们已经收到了超过200万条由世界各地用户上传的图片和视频,而且配合I.S.R.U.在线上、线下引发的讨论和热度,背后触达的用户至少也是百万级别——这自然是耐克喜闻乐见的状况。当然,热衷于在发售机制上整活的,不只有耐克:伦敦街头品牌Corteiz曾发起「Da Great Bolo Exchange」活动,消费者需要根据品牌提供的GPS坐标,先找到伦敦西部一个停车场,然后用Supreme、Stussy等知名品牌的外套来交换,得到Corteiz的Bolo夹克;巴黎运动鞋服门店Distance曾举办过「ROB IT TO GET IT」活动,消费者可以从店里拿走任何东西,只要能躲过门店星级保安、法国短跑运动员米克-梅巴·泽泽(Méba Mickael Zeze)的追击,那样东西就归他们了;Hawaii Skate Shop在发售堀米雄斗与耐克的联名DUNK SB时,要求顾客必须完成滑板动作Kick Flip才能购买。一场发售活动搞得那么复杂,却有越来越多品牌和门店愿意采用这样的模式,因为常规抽签发售模式的吸引力可能在下降,加大难度反而能吊足消费者的胃口。不管是品牌,还是门店,其复杂发售机制的核心都是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与消费者的联系。一场普通的抽签发售只能留住消费者的半天时间,售完即止,但一场时间跨度足够长的购买资格争夺战、一次流程独特的发售活动,足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消费者的社交行为和消费选择。以I.S.R.U.为例,消费者参与诸多挑战活动,只为争取一个购买资格,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最终不管有没有拿到购买资格,大家都会乐于分享这段经历。参与者自发的真实分享,对于品牌来说就是最好的营销素材,让品牌可以获得除新品发售以外的讨论热度。而且经过挑战机制的磨练后,会进一步扩充「火星鞋」3.0所蕴含的情绪价值,不仅有历尽艰辛拿到新鞋的瞬间快感,还代表着一份与品牌、鞋迷共同闯关与成长的回忆。品牌与消费者通过发售活动建立起了情感连接,对于品牌后续其他新品发售和动态宣传,都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复杂的购买机制不仅将只想赚快钱的黄牛挡在门外,也是品牌对自身目标客群的一次定位、提纯和固化,在提升用户黏性的同时,摸清消费者对于品牌营销、发售门槛设置的可接受程度,让品牌进一步了解、明晰自己的营收基本盘。归根结底,随着当下情绪价值生意、体验式消费的概念被反复强调,品牌必须要学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球鞋的设计思路、科技配置等产品力塑造固然重要,但在球鞋发售等交付环节,处理好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连接,同样不容忽视。以前的热门球鞋发售,往往都需要长时间地去排队,但一众球鞋爱好者乐此不疲,产品细节、球鞋文化在大家排队过程中的交流得以传播开来。但现在由于大量黄牛和二级市场的存在,只要钱到位就能买到绝大多数球鞋,冷冰冰的价签成了球鞋附加值的主要来源,反而削弱了品牌与鞋迷、鞋迷之间关于球鞋文化、品牌格调的文化传递和情感连接。现在耐克和其他一些品牌、门店通过更为繁复的发售活动,实际上也是在提升鞋迷们的投入程度,推动大家去深入了解产品背后所代表的球鞋文化和品牌调性。看似是一次新品发售,其实是品牌调性和价值观的一次集中呈现。以往耐克是靠领先的科技配置、动人的营销故事,来塑造自身酷炫、有格调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消费者。但短视频盛行的年代,大家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和抢夺,耐克需要更加出位的营销动作来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尤其是年轻人。从这个角度出发,与萨克斯合作顺理成章,毕竟他也热衷于恶搞的艺术,例如用Prada鞋盒做成的马桶、用爱马仕包装袋做成的快餐包装盒等,再加上此次将「火星鞋」3.0的发售活动包装成I.S.R.U.挑战活动。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操作,满足了年轻人们不愿循规蹈矩、喜欢以恶搞整活来表达自我态度的心态,甚至推动他们去养成新的习惯。「这(I.S.R.U)跟卖鞋没多大关系,更像是推动你去练习、自律和形成习惯。」Wasserman高级艺术总监迈克尔·圣蒂尔(Michael Saintil)在接受GQ采访时直言。醉翁之意不在鞋,而在于让参与者通过参与这些挑战活动发现、完善自我,这与耐克推动消费者在运动、挑战中突破自我,找到乐趣和成就感的价值观相契合。对于耐克等品牌来说,品牌调性和价值观正是通过这些有创意的运作,不断地在消费者心中落实和强化,最终培养出一批与品牌志同道合的消费者。而且随着品牌调性和价值观的树立,还会有更多认可这种价值观的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加入。耐克不可能让所有消费者都喜欢自己,但只要自己的品牌调性和价值观不崩塌,就总会有同声同气的消费者愿意加入,成为耐克的顾客。此次的I.S.R.U.挑战活动,更像是耐克向这群人发出的一封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