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熟了,雨却没停

发布时间:2025-10-10 18:59  浏览量:1

清晨推开屋门,雨丝又飘在脸上,凉丝丝的。我抄起墙角的胶鞋往地里走,裤脚刚沾到玉米垄的潮气,就被叶子上的雨水打湿了半截。蹲下来扒开一棵玉米的苞叶,金黄的籽粒硬邦邦的,掐一下都冒不出水分明是熟透了的模样,可这雨,已经连下三天了。

手里的玉米棒子沉得很,苞叶上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淌,滴在地里积的小水洼里,一圈圈晃。我沿着垄沟走,每走一步,胶鞋就陷进泥里半寸,拔出来时“咕叽”一声,带着黑褐色的泥。地里的玉米棵子被雨浇得蔫头耷脑,有的苞叶已经开始发黄,最底下的几片叶甚至烂了边,用手一扯就碎成湿乎乎的渣。

“要不今天就掰吧?”我跟电话里的爹说。他在镇上帮人修农机,声音里混着机器的轰隆声:“再等等?湿玉米掰回家,堆在院里没太阳晒,不出两天就得捂出霉点。”可我看着眼前的玉米,又想起去年也是连雨天,等了五天放晴,好些玉米在地里发了芽,白白胖胖的芽尖从籽粒缝里钻出来,只能扔去喂猪。那可是我蹲在地里一棵一棵薅草、追了三回肥的玉米啊,看着心疼。

中午回家,妈把刚蒸好的玉米端上桌,热气裹着甜香飘满屋子。我拿起一个啃了口,籽粒又糯又甜,可嚼着嚼着就没了滋味这要是收不及时,地里的玉米哪还能有这味道?妈看我发愣,递过一块毛巾:“别愁了,下午咱先掰靠沟边的那些。沟边地势高,水渗得快,玉米没那么容易坏;地中间的再等等,说不定明天就晴了。”

下午两点,雨小了些,我和妈扛着麻袋往地里走。胶鞋踩在泥里还是费劲,每掰一棵玉米,都要把苞叶上的水拧掉些,再塞进麻袋。刚开始还觉得轻松,掰到第三垄,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手指被湿苞叶磨得发皱,沾着泥和碎叶,洗都洗不净。麻袋越来越沉,扛着往地头走时,麻袋底蹭着地面,溅得后背都是泥点。

傍晚把玉米运回家,堆在屋檐下的水泥地上,妈拿竹竿把玉米一棵棵架起来,通风。我蹲在旁边帮忙,看着这些带着潮气的玉米,突然想起春天种玉米的场景那时地里还冻着,我和爹用铁锨刨坑,把种子埋进去,浇上温水催芽。后来玉米长到膝盖高,赶上旱天,我每天挑着水桶去浇水,肩膀被扁担压得红一片。现在玉米熟了,却被雨绊住了脚。

夜里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没停,我又爬起来去看玉米。月光下,架起来的玉米泛着淡淡的黄,没什么异样。我摸了摸最上面的一棵,苞叶还是湿的,但籽粒依旧硬实。或许妈说得对,不用急,分着来,既能保住一部分,又能等一个晴天。

第二天早上,我被鸡叫声吵醒,推开窗一看停了!天边露出点淡淡的霞光,风一吹,空气里都是泥土的腥气。我赶紧喊上妈,扛着麻袋往地里跑。胶鞋踩在半干的泥地上,不那么陷脚了,阳光照在玉米叶子上,水珠闪着光。我掰下一棵玉米,剥开苞叶,金黄的籽粒在阳光下亮闪闪的,没有芽,没有霉,还是好好的。

原来种地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该”与“不该”,只有跟着天气、跟着庄稼的性子来。雨来时不慌,晴来时抓紧,哪怕累点,只要能把熟透的玉米都收回家,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