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我才懂:对孩子“懒一点”的父母,反而养出更靠谱的娃

发布时间:2025-10-11 04:49  浏览量:1

前几天带娃去公园,撞见邻居张姐追着8岁的儿子喂饭。孩子在前面跑着玩,她举着碗在后面紧赶,嘴里还不停喊:“再吃一口!不吃下午该饿了!”

我家娃在旁边自己啃着三明治,突然抬头跟我说:“妈妈,张阿姨好累啊,小宇哥都能自己吃饭了呀。”

这句话像根小刺扎了我一下,瞬间勾起我以前的样子——那时我就是个十足的“全能妈妈”。

孩子上幼儿园,我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帮他穿衣服、叠被子、整理书包,连袜子都要摆好正反;他写作业,我搬个凳子坐在旁边盯着,错一个字就立刻指出来,生怕他养成马虎的习惯;就连他好奇想自己洗袜子,我都嫌他洗不干净,一把抢过来自己动手。

结果呢?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就哭着给我打电话:“妈妈,我不会系鞋带,同学都笑我。”

我火急火燎赶到学校,看着他蹲在地上,手指绕着鞋带半天解不开,眼眶红红的样子,突然就醒了:我把孩子该做的“活儿”全干了,他哪儿还有机会学着自己长大?

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偷懒”。

早上闹钟响了,我不再掀他的被子,只隔着门喊一句“再不起就要迟到啦”,然后转身去做早餐;他写作业时,我不再盯着,而是窝在沙发上看自己的书,他拿着题目来问我,我也不直接给答案,只说“你再读读题目,说不定能找到思路”;他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我教他怎么用洗衣液搓掉污渍,让他自己把衣服晾到阳台。

刚开始孩子特别不适应,抱着我的腿哭:“妈妈你不爱我了,都不帮我了。”

我心里也没底,总怕他搞不定,好几次想伸手帮忙,都硬生生忍住了。但慢慢的,变化真的来了——

他系鞋带从笨手笨脚,到后来10秒钟就能系好;写作业从磨磨蹭蹭要催,到自己会定闹钟规划时间;甚至我做饭时,他会主动过来帮我摘菜、摆碗筷,还说“妈妈你歇会儿,我来弄”。

上周学校组织大扫除,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照片。我一眼就看到我家娃,踩着小凳子擦黑板,胳膊举得高高的,动作认真又利索。

老师还特意私信我:“你家孩子特别靠谱,分配的任务都能自己完成,还主动帮同学擦桌子、倒垃圾。”

那一刻我才彻底明白:父母的“勤快”,有时候反而会变成孩子成长的“枷锁”;适当“偷懒”,才是给孩子留出试错和成长的空间。

想起小区里的李姐,她对孩子比我还“懒”。

孩子想学骑自行车,她把车推到楼下,就站在不远处玩手机,只跟孩子说:“你自己试试,摔疼了就歇会儿,想再试了妈妈再陪你。” 孩子摔了好几次,她都没过去扶,最后孩子自己摸索着学会了,兴奋地绕着小区骑了一圈又一圈。

1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义卖,李姐让孩子自己定价格、写海报、吆喝卖东西。最后东西没卖出去多少,孩子有点沮丧,她也没安慰,只笑着说:“没关系,下次咱们想想怎么能让更多人愿意买,比如送个小贴纸?”

现在那孩子上初中,自己上下学,会规划零花钱,遇到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也能自己沟通解决,根本不用李姐操心。

反观有些家长,事事都替孩子包办:孩子到了高中还不会洗袜子,衣服脏了就带回家;遇到一点挫折就哭着找父母,连跟老师沟通都要家长代劳。两相对比,差别真的特别明显。

其实孩子的潜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

你以为他不会系鞋带,可你放手后,他很快就能学会;你以为他做不好家务,可你教过之后,他能做得有模有样;你以为他处理不了挫折,可你让他自己面对时,他会慢慢长出勇气。

父母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把孩子护在羽翼下,替他遮风挡雨,而是学会“后退一步”,让他自己去经历、去尝试、去成长。

你少帮他系一次鞋带,他就多一次学会独立的机会;你少替他解决一次难题,他就多一次锻炼能力的可能。

当然,“偷懒”不是不管不问。就像孩子学走路,你不能一直扶着他,也不能直接把他扔在地上不管,而是松开手,在他身后轻轻护着,等他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站起来。

现在我家娃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妈妈,我自己来。”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比看到他考100分还开心。因为我知道,他正在慢慢变成一个独立、靠谱的小大人,而这,才是他未来独立立足的扎实基础。

1. 你平时会对孩子“偷懒”吗?试过放手后,孩子有哪些让你意外的表现?

2. 你觉得家长哪些“勤快”的行为,其实反而耽误了孩子成长?

3. 如果你也想对孩子“懒一点”,最先打算从哪件事开始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