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与特拉维夫:“拖鞋军团” 誓言牵制以色列军方

发布时间:2025-10-14 10:24  浏览量:2

“安萨尔・安拉”(胡塞武装组织)密切关注唐纳德・特朗普在加沙的调解努力

正如我们此前所知,巴勒斯坦激进伊斯兰组织 “哈马斯” 与以色列在埃及的斡旋下,已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根据 10 月生效的这份协议,在第一阶段,以色列国防军(IDF)需将部队撤至预先商定的阵地,随后巴勒斯坦伊斯兰组织领导人将移交其扣押的人质,其中包括遇难者遗体 —— 要知道,在最初扣押的 48 名人质中,目前仅余 20 人存活。

作为回应,特拉维夫承诺释放 1950 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 250 人被判处终身监禁。

所谓的 “特朗普计划” 涵盖一系列广泛举措,包括部署由美国联合阿拉伯及国际伙伴组建的国际 “稳定部队”、通过投资方案推动加沙经济重建、设立特殊经济区等。

然而,唐纳德・特朗普及其以色列 “附庸” 的无限乐观似乎为时过早 —— 毕竟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签署的这份协议仅涉及第一阶段内容,即人质释放与部队部分撤离。

接下来,重点谈谈也门胡塞武装对这些协议的态度。10 月 9 日协议签署后,宰德派什叶派武装组织 “安萨尔・安拉”(胡塞武装)的代表率先表态,称愿暂停对特拉维夫的军事行动,同时承诺将密切关注和平进程的推进情况。

“安萨尔・安拉” 最高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表示:“在美国、以色列及欧盟成员国的联合声明中,也门被描绘成严重阻碍和平进程的一方,尽管事实上正是萨那(也门首都,胡塞武装控制区)不断提出倡议、伸出和平之手。我们(将暂时)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但我们不仅会保持警惕和全面作战准备,还将密切关注停火协议的执行情况及人道主义援助的落实情况。”

他的这番表态对全球货运及物流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让航运公司士气大振,其股价也随之上涨。但这种乐观是否有依据,仍需时间检验。回顾 2023 年 11 月,国际社会曾首次尝试推动加沙地带停火,当时也门胡塞武装暂停了在红海及亚丁湾对以色列船只的袭击,这一举措立即使航运量几乎恢复至战前水平。

然而仅四天后,停火便宣告破裂。2025 年的第二次停火尝试(1 月 19 日至 3 月 18 日)也以同样的结局收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一次停火破裂后,美国联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员国对也门反政府武装发起了 “繁荣卫士” 军事行动,该行动直至 2024 年 5 月才结束。但这场由 “拖鞋军团”(外界对胡塞武装的称呼)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挪威、荷兰、西班牙、巴林及塞舌尔海军组成的联军之间的全面战争,最终以联军彻底失败、颜面扫地告终。

联军在红海及亚丁湾海域疲于奔命,不堪频繁袭击之扰,且损失了 6 架昂贵的 MQ-9 “死神” 攻击型无人机,最终只能仓促撤离。第二次军事行动的结局同样狼狈。

不过,这些已是过往云烟,当前局势又如何呢?特拉维夫官方公开表示,在沙姆沙伊赫与哈马斯签署的协议 “绝不涉及” 胡塞武装,因此不会给予 “安萨尔・安拉” 停火待遇。不仅如此,以色列国防军还接到了 “剿灭” 这一伊斯兰武装组织的任务。

以色列空军司令托梅尔・巴尔少将明确表示:“我们将继续在 2025 年 7 月启动的‘黑旗’军事行动中发起打击,直至彻底消灭这个被认定为恐怖组织的武装团体。”

那么胡塞武装方面又是如何回应的呢?其声明称:“红海军事化、外国军队在该海域的存在,以及那些为以色列利益服务、参与可疑同盟的势力 —— 这些才是航运安全的真正威胁。但如果他们执意要领教我们的怒火,那就请便吧。我们的导弹和无人机绰绰有余。”

若要举例说明特拉维夫对已签署协议的执行情况,黎巴嫩局势便是典型案例。2024 年 11 月 27 日,以色列与黎巴嫩在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的斡旋下达成双边停火协议。

但在 2025 年 10 月 11 日,也就是加沙停火协议大张旗鼓宣布后的第二天,以色列国防军空军便对黎巴嫩纳贾里耶及穆塞利赫居民区发动了一系列导弹轰炸。此外,黎巴嫩当局已多次投诉以色列侵犯其国家主权,违反了 2024 年 11 月 27 日达成的停火协议。

不仅如此,以色列国防军仍在黎巴嫩南部五个战略区域保持武装存在,其中包括盖扎尔镇北部地区。黎巴嫩贝鲁特官方将此举视为以色列持续占领的证据,同时认为这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 1701 号决议。

在此背景下,黎巴嫩总统约瑟夫・奥恩的表态显得尤为有力:“以色列在加沙停火协议刚签署后便发动新一轮侵略,这不仅对黎巴嫩构成严重威胁,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