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剧本穿帮!被寄予厚望的武侠大制作,用这种方式出圈
发布时间:2025-09-23 21:37 浏览量:1
荧光笔和洞洞鞋把三亿投资戳成筛子,观众隔着屏幕都能听见钱哗哗漏走的声音。
剧组把八个月工期砍成六个月,省下的时间不是拿去打磨剧本,而是拿去对接六十个广告商。
广告位塞进前十集就高达一百三十个,平均不到七分钟就要让演员停下来给金主举牌。
拍摄现场像赶大集,导演一边喊“过”一边盯着广告清单打钩,道具组连把荧光笔藏好的三秒钟都挤不出来。
成毅手里的剧本被笔标得五颜六色,镜头推上去那一刻,他不是在演大侠,是在给文具店打光。
厚底洞洞鞋更离谱,武指设计的是轻功点水,演员一脚蹬下去直接踩成拖鞋走秀,吊威亚的师傅在监视器外直摇头:这鞋跟比剑还高,怎么飞?
可服装组不管,他们接到的指令是“演员脚疼,造型先放一边”,因为主演每天要走三万步拍广告,脚底起泡比台词还多。
穿帮被观众截屏,剧方连夜剪,剪完发现一集短了九十秒,干脆把片头再播一遍凑时长,平台数据又多了一次“有效播放”,里外里不亏。
李凯馨的AI换脸是另一笔精细账。
她原本签的是二十集戏份,合同写死“不可抗拒因素可替换”,剧组以为指的是天灾,没想到是人祸。
录音流出后,品牌方在群里连发三个“撇清”表情,二十个代言瞬间蒸发,违约金算在剧方头上。
换脸公司坐地起价:按镜头收费,一个正面五万,侧面三万,背影一万五。
制片一看总片量,光她的单人镜头就四百七十个,总价两千三百万,砍到五百万已经是“老交情”。
AI团队三天交付,算法把另一位女演员的五官硬贴上去,结果嘴角永远歪三度,观众说像看“古装恐怖谷”。
评分从开画五点八掉到四点二,一星率飙到百分之六十二,平台把“差评”关键词屏蔽,只剩“剧情节奏好”五个字能发出去,评论区一片寂静,像被抹布抹过的黑板。
播放量造假的时间表写得比剧本工整。
首播当天凌晨三点,数据公司准时启动“夜冲”:一百万个账号同时点开第六集,进度条拉到第十五分钟退出,完播率算百分之八十五。
三小时后账号集体下线,留下一条笔直的曲线,像心电图宣布。
七点太阳升起,真实观众打开电视,发现弹幕全是“熬夜真爽”,点进去却看不到活人,才反应过来自己跟机器一起看了个寂寞。
品牌方那边有监测后台,一看转化率百分之零点一,当场撤掉两千万元广告,空出来的位置被平台用“会员专享”补上,观众想继续看就得先买年卡,一套操作下来,亏损转嫁给用户,算盘珠子蹦到脸上生疼。
原著《神州奇侠》被改得只剩主角名字。
编剧在直播里坦白:平台要求“95%原创”,因为买了版权不等于可以照搬,得“符合年轻人口味”。
于是男主在宋朝喊“yyds”,女主在客栈里点外卖,反派死前还要跳一段“科目三”。
武打设计更省事,慢动作加旋转镜头,一剑挥出去剪八段,时长凑满四十五分钟,武术指导在现场打瞌睡,反正后期能加“剑气特效”,五毛钱一条,批发还能再便宜。
观众吐槽像看PPT,平台却点赞:每多一段慢动作,就多十五秒广告位,一张图能卖两次钱,谁还跟钱过不去?
三亿预算花得明明白白:六千万请流量,五千万买广告,四千万做AI换脸,三千万刷数据,两千万赔违约金,剩下一千万给剧组盒饭和荧光笔。
观众以为看到的是武侠,其实是本财务账本,每一页都写着“快点回本”。
口碑崩完,制片在群里发了一句“下次注意”,转头去谈下一部S+,平台照样打钱,因为“黑流量也是流量”,评分越低,热搜越靠前,算法只认热度,不认脸。
老话说“种瓜得瓜”,可内娱这片地偏偏能种出荧光笔和洞洞鞋,还能让三亿长成笑话。
观众骂完关掉电视,转头发现遥控器里还插着会员续费通知,那一刻到底谁才是被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