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里夫俗话说330:天上飞的是“风灯”,地下跑的是草鞋(1)
发布时间:2025-08-22 15:38 浏览量:1
问:天上飞的有什么?答:风灯。地上跑的有什么?答:草鞋。
这是过去的笑话。本来想听到的答曰当是“鸟儿”和“猪牛”之类,结果却是“风灯”和“草鞋”。
风灯,或风登,是“风筝”的滞留音是没有问题的,但风筝何以得名,则值得探讨。
风筝,古代或叫“纸鸢”:
唐元稹《有鸟》诗之七:“有鸟有鸟群纸鳶,因风假势童子牵。”
风筝“因风假势”而飞,但须得“牵着”。
飞翔的鸢叫“飞鸢”:
鸢是“鸱”,或作“䳒”。纸鸢也叫“风鸢”:
〔张〕伾急,以纸为风鸢,高百余丈,过悦营上,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新唐书·藩镇魏博传·田成嗣附田悦》
又见后引明代明陈沂《询蒭录》。
风筝,民间多音如“风灯、风登”,其演变形式有:
【风筝儿】风筝。①中原官话,陕西西安。②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风张】风筝。中原官话,山东梁山。
【风灯】风筝。①中原官话,山西临汾。②西南官话。湖北武汉。③湘语,湖南双峰。④赣语,江西南昌。⑤客话,四川西昌。
【风灯儿】风筝。西南官话,四川成都、自贡。
【风登】风筝。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风登儿】风筝。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风䋫】风筝。西南官话,四川荣县。1929年《荣县志》:“今纸鸢曰风䋫。”
【风春】风筝。西南官话,四川汉源。
【风车】风筝。闽语,福建大田前路。
【风吹】风筝。①西南官话,云南镇雄。②闽语,福建厦门、东山东山岛、台湾。
【风吹吹】风筝。西南官话,贵州大方。
【风子】风筝。中原官话,陕西西安。
它们显然是“风筝”的变体。
风筝,或是一种悬挂于屋檐间的小金属片,风吹动时会发出响声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李白 《登瓦官阁》诗
纸鸢之“风筝”名,大约也在唐代出现:
仇记恩门。长大汉放风筝。养闲汉出入。妇女出街坊骂詈——唐李商隐《义山杂纂》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李商隐〈燕台〉诗四首之二
风筝之得名,或云:因其“声如筝名”而又可以放飞:
风筝,即纸鳶,又名风鳶。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鳶,引线乘风为戏。后於鳶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呼风筝。”——明陈沂《询蒭录》
或如民国《荣县志》作“风䋫”。䋫,《说文•糸部》:“纡朱萦绳”,一般解释为“盘绕绳索”,由于这个缘故,所以风筝作“风䋫”,大概是说风筝须绳索牵系,故名。
如果从“纸鸢、风鸢”之名推断,似乎“风筝”之“筝”当与“鸟”音义关联。因为:
鸢,与专切,以母。
以母,喻四,或标作“餘母”。这样“鸢”与“鸟”有“鸢→鸟(都了切)”的关系。
它们的源头可以是“正、征”:
【正 征】《儀禮·大射》“凡乏用革”鄭玄注:“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為正。正、鵠皆鳥之捷黠者。”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 汉郑玄注:“征鸟,题肩也。 齐人谓之击征,或名鹰。仲春化为鸠。”《渊鉴类函》卷四二二引《春秋考异邮》:“阴阳气贪,故题肩击。”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隼,鹞属也,齐人谓之击征,或谓之题肩,或谓之雀鹰。”徒径切,去径定。耕部。题肩,鹰鹞。
“正、征”的后起分别字当是“鴊”:
《广韵•清韵》:“鴊,《方言》云:齐鲁间谓题肩为鴊鸟。”诸盈切,之盛切。
也就是有“鴊(重鳥)(重隹)→隼鸢/雀鹊→雀鹊鸟隹”的衍生关系。(重隹)chóng,《玉篇•隹部》:“雀也。”
至此,似乎可以认为:风筝,即“风鴊(诸盈切)”。筝、灯、登、张之类,是“鴊”的口语记音字。
至于“风筝”之“风”,虽可理解为“因风假势”,但也可以认为是“风,放也,翻飞也”,因此与“颭”音义关联:
【飐zhǎn】《说文新附·风部》:“风吹浪动也。”占琰切,上琰章。谈部。
- 上一篇:要收藏!跑步秘籍!一篇解答所有疑问!
- 下一篇:人到中年,落落大方的5个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