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女子登山脚崴;被陌生小伙背40分钟下山,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发布时间:2025-10-23 15:29  浏览量:4

“拖鞋哥”把陌生人从山顶背到山脚,视频一出,全网点赞破五百万。

可不到两天,风向变了:有人猜他蹭流量,有人编“豪车男友甩钱”剧本,连他脚上的拖鞋都被说成摆拍道具。

救人那一刻,没人问英雄叫什么;流量上桌,人人都要给他扒层皮。

广州警方昨晚通报:造谣账号已封,所谓冲突纯属P图。

可谣言跑遍天下,真相还在系鞋带。

张某不过是个32岁健身教练,退伍后每天六点带学员深蹲,那天穿拖鞋上山纯属临时起意。

他背的包是伤者自带的2000块专业款,登山协会说了,这种“人包分离”救援能把二次伤害降一半,可键盘侠不管,一句“作秀”就把自己摘干净。

最离谱的是“拖鞋质疑”。

有博主连夜穿拖鞋爬白云山,实测六公里不带喘:晴天地面干,台阶不陡,退伍兵的脚踝比大多数人穿靴子还稳。

数据摆在那儿,依旧堵不住“我不信”。

信任一破产,事实就成了摆设。

有人统计,男救助者被放大镜审视的概率是女救助者的2.3倍。

好像男人出手必有所图,女人出手才是天性善良。

张某被问得最多的一句:“你想红吗?

”他憋了半天回:“我只想她别瘸。

”一句话被剪成短视频,弹幕飘过“看,他哽咽了,演得真像”。

受伤女孩脚踝韧带撕裂,现在已能下地。

她发文致谢,评论区前排却是“你补偿他了吗”“别光说谢谢,给钱最实在”。

好像不掏钱包,感恩就显得廉价。

张某没要一分钱,健身房倒是被差评轰炸:“教练蹭热度,课肯定贵。

”吓得老板把团课价格从200调到180,还是没人买单。

社会学者说得直白:陌生人信任指数32.7分,不及格。

于是每出一次善举,大家先按诈骗流程走一遍:动机、收益、后续带货。

不是人变坏,是被骗怕了。

去年扶老人被讹案还挂在热搜,今年就轮到“背人下山”接棒。

好消息也有。

广州十几家户外俱乐部凑钱,在白云山六个入口装了公益救援箱,绷带、冰袋、折叠担架免费拿。

有运动品牌给张某寄了定制徒步鞋,他试穿后把鞋挂工作室墙上,“谁第一个月全勤,送谁”。

最实在的是人大代表趁热打铁,把“网络诽谤追责”写进《见义勇为保障条例》草案:造谣者罚得比肇事者还重。

草案刚公示,相关搜索涨了三倍——原来大家不是不想扶,是想扶得安心。

说到底,让善意不再负重,办法就三条:

1. 救援知识进校园,小学体育课加20分钟“如何安全背人”,比背古文实用;

2. 平台把“先审后发”调到黄金30分钟,谣言过5000转就自动冻结;

3. 普通人管住“我觉得”三个字,不确定先闭嘴,真相落地再鼓掌也不迟。

张某昨晚更新了一条抖音,没配文案,只有他和学员练深蹲的背影。

评论区最高赞是:“哥,你下次还穿拖鞋吗?

”他回了个笑脸:穿,但先换双新的。

善意不需要盔甲,只需要我们别再拿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