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小伙去相亲没相上,却看上了对方姑姑,后来才知女大三抱金砖
发布时间:2025-10-24 11:00 浏览量:3
1986 年的夏天,乡里的蝉鸣比往年更聒噪些。我叫赵建国,那年二十四,在乡粮站当保管员,捧着人人羡慕的 “铁饭碗”,却成了我妈心里的一块疙瘩 —— 同龄的小伙早都抱上娃了,我连个对象都没有。
我妈急得满嘴起泡,托了村里最能说会道的王媒婆,给我寻了个邻村的姑娘。王媒婆把那姑娘夸得天花乱坠:“高中毕业,长得跟电影明星似的,穿喇叭裤烫大波浪,时髦得很!”
我揣着两包供销社买的点心,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跟着王媒婆就往姑娘家去。姑娘叫小莉,确实如王媒婆所说,长得亮眼,可那双眼睛却长在头顶上。一见面,她没问我为人咋样,先劈头盖脸问:“你在县城有亲戚没?能帮我找个体面工作不?”“粮站一个月挣多少?够不够买块上海牌手表?”
我被问得脸通红,手紧紧攥着点心包,指节都泛白了,坐在她家堂屋的板凳上,浑身不自在,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正当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时,里屋走出来一个女人,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脚步轻轻的,像一阵凉风。
一、相亲遇 “姑姑”:她的温柔解了我的窘迫
那女人看着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发用根蓝布条简单扎在脑后,眉眼弯弯的,没小莉那么扎眼,却让人心里一暖。她是小莉的姑姑,叫秀莲。
“小伙子,大老远来的,快吃块瓜,解解暑气。” 她把西瓜盘往我面前推了推,声音不高不低,像村口的井水,清清凉凉的。
小莉在一旁撇撇嘴,不耐烦地说:“姑,你管他干啥,跟他没话聊。”
秀莲瞪了小莉一眼,又在我旁边的板凳上坐下,没提工作、没问收入,反而拉着家常:“粮站活儿累不累?夏天晒粮食遭罪吧?家里稻子收完了没?爹妈身体还好不?”
那些话,句句都落在了实处,一下子就把我心里的紧张和尴尬冲没了。我打开了话匣子,跟她聊粮站的趣事,聊村里的庄稼,她听得认真,还时不时搭话,连我说起拖拉机总出故障的烦恼,她都能接一句 “是不是离合器片磨薄了,换个新的试试”。
我偷偷打量她,她一边聊天,手里还拿着鞋底在纳,银针穿梭,针脚又细又匀。那双手算不上细嫩,指关节有点粗,却透着一股踏实的劲儿。
这场相亲,我和小莉自然是没成。走的时候,是秀莲送我到门口的。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建国,今天让你笑话了,小莉被惯坏了,不懂事。”
我脑子一热,脱口而出:“没事,你…… 你挺好的。” 说完我就慌了,怕她觉得我唐突,脸瞬间红到了耳朵根。
秀莲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嘴角弯起个温柔的弧度,脸上也泛起淡淡的红晕:“谢谢你啊,小伙子。”
二、集市再遇:她的故事让我心疼
从那天起,秀莲的样子就像刻在了我脑子里。她笑起来的眉眼,说话的语气,还有那双会做活的手,总在我眼前晃。可我又劝自己别瞎想 —— 她是相亲对象的姑姑,比我大三岁,还是村里说的 “老姑娘”,我要是惦记她,不得被人笑掉大牙?
半个多月后,乡里赶集。我去集上买镰刀,刚走到卖布鞋的摊位前,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秀莲。她一个人守着小摊,低头缝着鞋垫,阳光照在她身上,安安静静的。
我心里 “砰砰” 直跳,犹豫了半天,还是硬着头皮走过去:“秀…… 秀莲姐。”
她抬起头,看见是我,眼睛一下子亮了:“建国?你咋来了?”
那天,我们就在嘈杂的集市上,蹲在小摊旁边聊了一上午。我才知道,秀莲的日子过得不容易。她年轻时订过亲,可男方在外地工地干活时出了意外,没了。从那以后,她就一门心思帮哥嫂拉扯孩子、操持家务,一耽搁就快三十了,成了村里人口中的 “没人要的老姑娘”。
“也没啥,就想帮着家里多干点,孩子们长大就好了。” 她轻描淡写地说,可我听着,心里又敬佩又心疼。
那天我啥农具都没买,帮着她吆喝卖鞋,有人砍价,我还帮着说几句公道话。集市散了,我又帮她把布鞋、针线筐子搬到自行车上。临走时,她从筐里拿出一双新布鞋,塞到我手里:“你脚大,我照着尺码做的,试试合不合脚,谢你今天帮忙了。”
我捧着那双布鞋,鞋面是藏青色的灯芯绒,鞋底纳得厚厚的,针脚整整齐齐。摸在手里,暖到了心里。
三、顶着嘲笑追她:“女大三,抱金砖” 不是瞎话
回到家,我把布鞋放在枕头边,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早,我提着两瓶白酒,直接找上了王媒婆。
王媒婆以为我想通了,还想跟小莉再试试,眉开眼笑地说:“我就说嘛,小莉那姑娘……”
我打断她,红着脸说:“王婶,我不想跟小莉处,我想跟秀莲姐处对象。”
王媒婆手里的瓜子 “哗啦” 撒了一地,眼睛瞪得溜圆:“啥?你看上小莉她姑了?建国,你是不是昏头了?她比你大三岁,还是个老姑娘!你一个年轻小伙,咋想的?”
“她踏实、善良,会过日子,年龄大怕啥?人家都说‘女大三,抱金砖’呢!” 我梗着脖子,其实 “女大三,抱金砖” 是我昨晚翻书看到的,专门用来给自己壮胆的。
王媒婆拗不过我,抱着看热闹的心思,还真去邻村问了。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 小莉的爹妈觉得我是故意羞辱他们家,放话说不准我再登他们家门;村里的人也议论纷纷,说我 “找不到媳妇,饥不择食”;我爹气得两天没跟我说话,我娘天天坐在门槛上唉声叹气。
我以为这事肯定黄了,心里正难受,王媒婆却找上门来,一脸不可思议:“建国,邪门了!秀莲那边松口了,说要是你不嫌她,就跟你见见面。”
后来我才知道,王媒婆把我那句 “女大三,抱金砖” 学给秀莲听,秀莲一个人在屋里坐了半天,最后红着眼眶说:“他不嫌弃我,我就试试。”
就这么着,顶着全村人的嘲笑,我和秀莲开始处对象。我们没有像别的情侣那样去看电影、逛公园,最常做的事就是一起赶集 —— 我帮她扛货、吆喝,她给我缝衣服、做布鞋。她知道我爱吃玉米饼,每次见面都给我带两个,还夹着她腌的萝卜干;我知道她卖鞋辛苦,就提前去集市帮她占摊位,收摊后再送她回家。
相处越久,我越觉得秀莲好。她不光手巧,脑子还活泛,知道夏天卖凉鞋、冬天卖棉鞋,咸菜腌得比供销社的还好吃。跟她在一起,我话多了,人也开朗了,粮站的同事都说我像变了个人。
四、婚后的日子:她真成了我的 “金砖”
1986 年年底,我和秀莲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就请了家里的亲戚,小莉一家没来。村里人还是在背后说闲话,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可日子是自己过的。秀莲嫁到我家后,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 我爹妈的衣服鞋袜,她都做得妥妥帖帖;家里的菜园子,被她种得满是青菜;连我那间乱糟糟的小屋,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到半年,我爹就天天把 “我们家秀莲” 挂在嘴边,我娘也逢人就夸 “秀莲是个好媳妇”。
秀莲不光会持家,还很有主意。她看我在粮站挣死工资,就跟我说:“咱们别守着铁饭碗了,我会做咸菜、做布鞋,咱们开个小店吧。”
我们凑了点钱,在乡集上租了个小门面,卖她做的咸菜和布鞋。秀莲手艺好,为人实在,咸菜不掺水、布鞋用料足,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我们又添了日用百货,我负责进货,她负责看店,夫妻俩齐心协力,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没过几年,我们就在村里盖起了二层小楼,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 “万元户”。那些当年笑话我的人,见了我都客气地叫 “建国老板”,还拐弯抹角地问我 “咋找了这么个好媳妇”。
如今,我和秀莲都快六十了,孩子们也都成了家,我们还守着那个小店。每天早上,我帮她把货摆好,她给我泡杯热茶;晚上关了店,我们就坐在院子里聊天,看月亮。
有时候,秀莲会摸着我花白的头发,笑着问:“建国,当年娶我这个老姑娘,你后悔不?”
我握着她的手,她的手已经有了皱纹,却还是那么温暖:“后悔啥?后悔没早点认识你,不然早几年就能把你这块‘金砖’抱回家了。”
她听了,就像年轻时那样,脸上泛起红晕,轻轻捶我一下。
我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 1986 年那场失败的相亲。要是没遇见秀莲,我可能还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不知道啥叫 “心安”,啥叫 “踏实”。其实过日子,长得好不好看、年龄差几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人懂你、疼你,跟你一起把苦日子过甜。秀莲就是这样的人,她不是别人说的 “老姑娘”,她是我这辈子最珍贵的 “金砖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