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眉战役特刊 | 支前路上模范多
发布时间:2025-10-27 16:07 浏览量:1
扶眉战役特刊 | 支前路上模范多
文/侯省彦
题记:
扶眉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充分验证了毛泽东主席“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光辉论断。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解放军投入的兵力达四十二万余人。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解放区的人民全力以赴把物资、粮食、弹药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支援解放军,以保证战斗的需要和供给。人民群众在支前工作中,帮助部队抬担架,转运伤员,给部队带路,传递情报,封锁消息,抢修道路,使敌人处处陷入被动。人民群众的支前行动为扶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支前送粮忙
在支前工作中,支前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层出不穷。薛天民就是其中之一,从十二岁起就给地主扛长工。1948年洛川解放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家里。1949年党和政府号召支前,因他家穷,劳力少,没有分配任务,但他积极报名参加支前担架队。一路上还帮助部队挖堑壕,冒着敌人炮火抬伤员。一次,在运送伤员的途中,用智慧和勇气俘虏了七名敌人,缴获步枪两支,子弹二百多发。
黄陵县苏世德也不例外。1949年元月组织担架队支前,苏世德任中队长。一路上经过许多次战斗,常对人说:“我们都是穷苦人,在家少吃没喝,解放了才翻过身,不把反动派国民党、地主豪绅消灭光,他们就会卷土重来。”在扶眉战役前,他支前工作期己满,但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坚决表明,不消灭胡宗南绝不回家。扶眉战役中,他跟随部队继续前进,积极抬送伤员,直到扶眉战役胜利结束,他们才离开部队返回家乡。
人民群众支前担架队
还有洛川县支前模范杨连顺,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1949年参加支前工作,运转伤员认真负责。后来分配他喂牲口,他起早贪黑,精心照料,使瘦骡疲马,个个膘肥体壮。部队首长赞扬说:“这些活蹦乱跳的牲口,多么肥壮,这真是杨连顺对中国解放事业的一颗忠心啊!”解放后他常说:“没有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杨连顺,我要用忠心和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广大支前人员,为什么把支前工作看成自己的神圣职责,不顾疲劳,不怕困难,千方百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呢?因为他们深深地认识到: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最高利益的体现,不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不把蒋介石、胡马敌军彻底消灭,长期奋斗牺牲得到的好日子就不会长久,幸福生活就会得而复失。
在支前工作中,还涌现出了支前功臣王卯娃,支前模范刘百娃、张任旺、赵栋学等许多模范人物。他们不避枪林弹雨,不怕酷暑路遥,克服了重重困难,千里驰援,随军转战。军民打成一片,前方和后方紧密配合,把人民群众的热情支前和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精神结合在一起,战胜了敌人,赢得了胜利。
担架队从前线输送伤员
据西安和延安、渭南、咸阳地区十九个县区的不完全统计,在扶眉战役中,支援前线的粮食195亿斤、大车2700辆、常备担架9300余付、牲畜237头、缝制军被299311床、棉衣250000件、大衣600件、军鞋55万双、军袜55万双,参加代做军服的人数达六万余人。
宝鸡分区各县从7月中旬至10月底,共供给部队小麦40万石(其中料折麦2/5),草1500万斤,担架3441副,民工4439名,大车6115辆,驮骡20135头,柴 1000 万斤以上,军鞋 35 万双。
岐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支前工作,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西北。截止9月底,全县借粮62000石,运送到前方和仓库的有8583石,面粉160581斤,草223293斤,料3053石,支前车辆2624辆,驮骡831匹,民夫24191名,枕木2000根,军鞋47500双。
扶风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大批干部下乡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先后组织担架684副,大车2475辆,牲口6857头。支前队员总计14603人。40800名妇女日夜飞针走线,为解放军战士赶做军鞋51000双。全县在群众中征借粮食5万石,马料一万石,为部队磨了600万斤小麦的面粉。征购铁道枕木12000根。圆满地完成了上级分配的各项支前任务。随主力部队进军大西南的扶风支前人员,赶着一百辆大车,抬着四百五十副担架,日夜为部队运送物资,抢救伤病员,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连续奔波四十多天,得到部队高度赞扬,受锦旗一面,并带回赠送给地方的一批枪支弹药。
眉县县委、县政府一面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一面发动群众开展支前工作。全县动员支前民工21544人,大车722辆,驮骡1160匹,军粮54687石,担架680副,军鞋28100双。首善区农民王景增、吴新德,金渠农民郭天荣等人自愿报名参加支前,三次受到部队嘉奖。渭北区汶家滩村妇女,在区长汶湃的发动下,组织起一支洗衣队,为伤员和战士洗刷血衣。金渠农民王新民、左尚贤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两名解放军重伤员,在他们的精心护理下,战士月余后伤愈返回部队。
扶眉战役前夕,眉县地下党渭北东片负责人赵振华,率领常兴镇地区侯守一、侯尚礼,孙玲生、侯致荣、李应章等九名地下党员、地下团员、游击队员抢夺国民党滞留在眉县常兴火车站的二十万斤大米、麦面,并连夜进行保卫和守护,通过地下党组织转交给了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六师粮秣科科长张克飞,为扶眉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这充分表达了新老解放区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无限热爱。
这次战役,由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充分验证了毛泽东主席“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光辉论断。
摘自《扶眉战役》第三卷
作者侯省彦2024年9月27日在2024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上的留影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