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旅游爆火:单省周入250亿,凭啥?
发布时间:2025-10-27 23:03 浏览量:2
最近东北旅游热度一直没降,从被说“新疆平替”到现在成了顶流,吉林单省曾创下一周吸金250亿的成绩,2025年春节东三省更是揽客1.07亿人次,收入超1200亿元。这波走红不是偶然,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用心,这几点关键做法很有说道。
一、交通先铺路,距离不再是门槛
以前去东北总觉得路远折腾,现在交通方便多了,这是游客愿意来的基础。沈白高铁和吉林段G331公路通车后,把长白山、延吉这些热门景点串了起来,北京到沈阳几小时就到,实现了“当天抵达、快速游览”。
交通一顺畅,游客量立马涨上来。2025年冰雪季,长白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57万人,直接和上海迪士尼、故宫一起挤进热门景区TOP10。美团数据显示,“长白山滑雪酒店”搜索量同比涨了620%,亚布力滑雪场周边酒店搜索量也涨了447%,交通便利实实在在带火了旅游。
二、资源不浪费,把特色做进细节里
东北的冰雪和民俗资源一直都在,这次是真的用对了地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建了吉尼斯认证的“最大室内冰雪主题乐园”,把45个国家的地标做成冰雕,还在松花江搞热气球、索菲亚大教堂挂人造月亮,这些小设计戳中了游客的兴趣点。
不只是冰雪,民俗风情也成了亮点。延边的夜场舞会、满族的剪纸体验、朝鲜族的泡菜制作,都成了游客愿意打卡的项目。辽宁葫芦岛的关东民俗雪乡搞“冬捕鱼、赏雪景”活动,把日常民俗变成旅游体验,让游客不只是看风景,还能融入当地生活。
三、借赛事东风,“体育+文旅”玩出新花样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给东北旅游加了把大火,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参赛,让东北冰雪名片走向了亚洲。赛后“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了潮流,哈尔滨把竞赛场馆和景区串起来做线路,直接带动了体育旅游热潮。
赛事还带火了冰雪装备产业。营口一家企业给亚冬会供了1.6万副训练手套,吉林的碳纤维滑雪板比普通的轻30%,哈尔滨企业甚至把航天新材料用在了滑雪器材上。黑龙江搞了47年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也培养了大批本地冰雪爱好者,形成了“人人谈冰雪”的氛围。
四、科技加把劲,老体验玩出新鲜感
现在去东北旅游,科技感一点不少。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搞了VR冰雪游戏,还有AI数字文化艺术馆,用技术让冰雕会“变色”“说话”,连雪人都能通过AI“摇起来”。央媒帮哈尔滨做的AI宣传视频,在网上传得很广,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
这些科技加持让体验更贴心。净月潭景区夜间给游客免费发棉服,哈尔滨推出的冰雪旅拍列车,能让游客在途中化妆换装,下车直接拍大片。美团数据显示,2025冰雪季去东北的00后游客占比年增长32%,科技感正是吸引年轻人的关键。
五、服务接地气,细节留住人
游客愿意来,更愿意回头,靠的是实在服务。黑龙江免费开放不少A级景区,还发消费券;吉林河南街商圈因为游客多,营业额同比涨了70%,火锅、烧烤店全是排队的人。哈尔滨的酒店入住率常达饱和,伊春的民宿更是一房难求,但很少有投诉,这背后是服务跟得上。
针对南方游客,东北也花了心思。景区里随处可见热水供应点,民宿老板会主动准备防滑鞋套,这些小细节让南方游客觉得暖心。数据显示,吉林的主要客源地里,上海、广州、深圳都排在前几名,冰雪成了连接南北的纽带。
东北旅游的爆火,从来不是靠“炒作”,而是把自身优势一点点打磨成游客需要的体验。从顺畅的交通到贴心的服务,从赛事引流到科技赋能,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
其实好的旅游就是这样,不用刻意迎合,把自己的特色做扎实,把游客的需求放心里,自然会被大家认可。东北的“冷资源”变成“热经济”,也给其他地方做了个好榜样。你有没有计划去东北体验一下冰雪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