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虑中重生:王阳明教我攀登心里那座山
发布时间:2025-10-28 19:50 浏览量:2
跑步救了我的身体,读书救了我的魂
2022年,我的人生好像突然卡住了。体检单上那些飘红的箭头,像警报一样在我脑子里响个不停。那会儿我整个人被焦虑裹得死死的,每个月跑好几趟医院,药吃了一堆,可心里那个结,怎么也打不开。
后来,一个懂心理的朋友跟我说了句大实话:“你这问题,身体占一半,心里占一半。光吃药不行,你得动起来,也让心静下来。”
就这一句话,把我点醒了。从那天起,我逼自己干两件事:早晨六点下楼跑步,晚上睡前读一小时书。 说来也巧,那段时间翻得最多的就是王阳明,没想到,这一跑一读,真把我从泥潭里拽了出来。
王阳明讲得透:“心是最灵动的器官。”外面刮风下雨,你心里是晴是阴,全看你自己怎么接。
我那会儿不就是这样?报告单上一个小箭头,能让我一整天心神不宁。胸口稍微闷一点,就忍不住上网查,越查越怕,越怕越觉得浑身不对劲。你看,心要是慌了,眼睛看到的就全是问题。
王阳明还有句话,我当时反复读:“圣人之心,无善无恶,只是不刻意喜好,不刻意厌恶,不被情绪牵着走。”
这话听着玄,其实特别实在。它不是说让你变成木头人,而是教你别被自己的“过度反应”给坑了。我那时就是“反应”太大,一不舒服就如临大敌。
跑步,是让身体先学会“不动于气”。一开始跑两步就喘,后来能听着呼吸迈开步子,汗出来的时候,感觉烦闷也一起排出去了。读书,是让心里“无有作好”。王阳明告诉我,心若安定,外面的风雨都是风景。 我不再咬着牙跟自己说“不许焦虑”,而是学着接纳,和它和平共处。书里那个登山者的故事,我当时读哭了。
老登山家爬上了世界最高峰,觉得人生没了目标,纵身一跃。同行的年轻人本来也想跳,却因为答应过给山下的石头带一件“最不想要的东西”,而活了下来——那个东西,就是他的命。
后来他在山脚下住下,画画、写作,成了有名的艺术家。他老了以后才悟到:“更高的山,其实在人心里。”
你看,这不就像我们的人生? 我过去总觉得,只有“彻底康复”回到从前,才算胜利。可王阳明说,真正的超越,是“心中无我”,是能放下执念,重新开始。
我的“重新开始”,就是跑步时感受到的风,和读书时读到心里一亮的那种瞬间。你看,路其实一直在那儿,心亮了,就看得见了。
现在回头想想,王阳明这句“天地万物的变化一刻不停,但人心有个主宰,就能不忙不乱”,真是说透了。
人为什么焦虑?就是因为心里那个“主宰”没了,被情绪拖着东奔西跑。而跑步和读书,帮我把它找了回来。
跑步时,我的“主宰”是呼吸和节奏——一步,再一步,不用急。读书时,我的“主宰”是思考和沉淀——一页,再一页,不用赶。说到底,2022年那段日子,不是我人生的低谷,而是我修心的道场。 它让我明白了三件事:
问题的根子在心,答案也在心。修心不能空想,得有实在的抓手——我的抓手,就是跑鞋和书本。人这辈子要爬的最高的山,不在外面,在心里。如果你也在焦虑里打转,不妨问问自己:“今天,我能为我的身体和心,做一件什么样的小事?”
然后,就去试试。说到底,你心里那座山,只有你自己能爬上去。 而山顶的风景,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