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童鞋“爱马仕”,泰兰尼斯是物有所值还是智商税?

发布时间:2025-10-30 16:34  浏览量:1

“稳稳第一步,高光每一步。”不知道前段时间你是否也被泰兰尼斯“稳稳鞋”的广告语洗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耐克、阿迪达斯的童鞋还在300-500元区间徘徊时,这个被誉为“童鞋界爱马仕”的国产品牌,却已将主力产品价格锚定在500-1500元,部分限量款甚至快突破2000元大关,逼近甚至超出成人运动鞋均价。

而在泰兰尼斯这句精准击中家长焦虑与期望的广告语背后,我们不禁要问:这份给孩子的“稳”,含金量究竟有多少?

孩子的第一件奢侈品?

泰兰尼斯隶属于杭州泰潼商贸有限公司,创立于2011年。品牌旗下包含学步鞋、运动鞋等全系列产品,定位中高端商场渠道,覆盖全国500余家专柜及门店。

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稳稳鞋”系列,以“科学学步”为核心概念,针对10个月-6岁婴幼儿设计,强调鞋底弧度、包裹性与支撑力对儿童足部发育的重要性。凭借这一叙事,泰兰尼斯迅速在年轻父母群体中占据了高端童鞋的心智

今年8月份,泰兰尼斯又推出了“稳跑鞋”作为品牌年度新品,并在天猫超级品牌日进行全球首发。

据品牌董事长丁飞介绍:跑鞋底层采用“Vibram黄金大底+仿生狮爪掌纹”设计,同时还获得了国际检测机构BVMark防滑认证,中底采用T700碳板“1:1复刻儿童脚型”,形成“上下缓冲、左右稳固的稳跑系统”。

2024年,泰兰尼斯全年售出600万双童鞋,营收突破30亿元,同比激增50%。

但其实让泰兰尼斯真正“出圈”的,是品牌几乎无处不在的营销攻势

电梯屏投放、影院映前广告、商超地广、天猫超级品牌日联名活动……泰兰尼斯构建了一个从线下到线上的全方位品牌宣传矩阵。

此外,泰兰尼斯精准捕捉到儿童成长发育快、鞋履复购率高的天然市场优势,构建了一套 “全周期覆盖” 的产品线,试图无缝衔接孩子的整个成长轨迹。当孩子学习走路前,你需要“呵护足弓”的步前鞋;当孩子蹒跚学步,你需要“科学矫正”的学步鞋;当孩子奔跑运动,你又需要“提供足够支撑”的稳跑鞋……品牌把产品线从学步期拓展至整个成长期,意图牢牢锁定用户未来十余年的消费潜力。

这一战略背后,透露出品牌对中产父母心理的精准拿捏。那种贯穿整个育儿周期的、持续性的焦虑,足够把一双童鞋从0岁“卷”到16岁。

但一双童鞋,真的值这个价吗?

质量配不上高价?

在社交平台搜索泰兰尼斯,大多是对于它越卖越贵的吐槽,而对于其产品“质不配价”的说法也更是层出不穷。

“鞋底不防滑”“磨脚”“脱胶”“开裂”...这种高价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反差,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被收割”,完全不像宣传中所说的‘耐磨材质’。

让消费者不满的是,部分门店在处理售后问题时态度消极,以“人为穿着不当”为由拒绝退换。这对于一个标榜高端、并希望用户长期复购的品牌而言,如果连基本的产品耐用性都无法保证,那么其构建的“长期健康陪伴”叙事将难以自洽。

靠着营销攻势把自己打造成高端童鞋品牌的泰兰尼斯,其成本是否最终转嫁至产品售价,也成为许多家长质疑的焦点。

在产品材料上,有些家长发文说:五百多的鞋子买回家发现甚至不是真皮。

泰兰尼斯的定价在童鞋市场居于中高价位。有人推测,在泰兰尼斯的价格结构中,“品牌溢价与渠道成本可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成本分配呈现出明显的“重营销、重渠道”特征。

首先,从营销投入来看,泰兰尼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饱和式电梯广告投放、与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深度合作、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大规模种草投入,这些巨额营销费用最终都需要在产品售价中分摊

在渠道建设上,泰兰尼斯定位中高端商场,在全国铺设了500余家专柜及门店。这些位于主流商圈的实体门店,其高昂的租金和运营成本也必然反映在产品定价中

“真稳”还是“智商税”?

其实大众对于泰兰尼斯等品牌主打的“学步鞋”功效的质疑,在医学界已得到明确回应。多位不少儿科医生与健康专家都做出过解答: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特定结构的学步鞋对儿童步态发育有明确的矫正或促进作用。在儿童足部发育过程中,赤足感受地面、自由活动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学步鞋的科学依据不足,那家长所支付的高价,到底是在为孩子健康投资,还是在为营销概念买单?

在最新推出的“稳跑鞋”上,泰兰尼斯引入了“碳板”作为产品优势,但这也引发了大众对于品牌“堆砌卖点”的质疑。

碳板作为一种高强度材料,在成人专业竞速跑鞋中用于提升推进效率,但将其植入正处于足部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鞋款,其合理性与必要性需要审视。

儿童足部肌肉、骨骼和韧带需要通过自然活动来健康发育。一双刚性过强的碳板鞋,可能会过度限制足部的自然弯曲与扭转,反而像“石膏”一样包裹了足底肌肉,导致足底肌群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可能削弱其本体感觉和自然稳定能力。

行业内部对儿童学步阶段的划分本身就缺乏统一、权威的标准,导致各品牌产品定位混乱,让焦虑的家长在琳琅满目的“步前鞋”、“学步鞋”、“稳步鞋”面前无所适从。

对于产品本身的性能,市面上大多数儿童“机能鞋”的概念性远大于其功能性。商家们所宣传的“矫正步态”、“塑造足弓”等功能,普遍缺乏严谨的医学循证证据支持。

尽管去年实施的GB30585-2024《童鞋技术规范》在安全技术层面做出了规范,却并未对童鞋的附加功能进行定义和要求。这使得一些商家可以继续以“多项专利”等话术为产品背书,而无需为这些宣传的功能性提供标准的验证。

当家长们愿意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支付高额溢价,童鞋就不再只是鞋,也成为了家长关怀与焦虑的投射。

而当育儿焦虑被商业收割,可能真正被忽视的,或许正是孩子最本真、最自由的成长需求。

撰文:cilia

编辑: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