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九月十三,牢记“1要祭、2不说、3不争、4要迎”,遵循传统
发布时间:2025-10-31 12:23 浏览量:1
今天已经是农历九月十一,眼看着明天就是九月十二,后天,我们就要迎来一个在传统民俗中颇为重要的日子——九月十三。
您可别觉得这是老黄历,是迷信。老一辈人常把这一天挂在嘴边,说它“非同寻常”,里面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期盼。这个日子,既是预兆冬季天气的“雨日”,也是一个寓意吉祥的“黄道吉日”。到底有哪些讲究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核心就是记住这句口诀:“1要祭、2不说、3不争、4要迎”,做好了,寓意风调雨顺、财运亨通。
九月十三:为何说它“不寻常”?
在传统农耕文化里,九月十三是一个重要的气象节点。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这天的谚语,比如 “九月十三晴,钉鞋挂断绳” ,意思是如果九月十三这天是晴天,那么整个冬天都会以晴天为主,连防雨的钉鞋都派不上用场,绳子都要挂断了。
反之,如果这一天下雨,则预示着冬季雨雪较多,是“烂冬”的征兆。所以,这一天是古人窥探冬季天气的“窗口”,关系着来年的收成与生活安排,自然备受重视。
同时,这一天在民间也被视为一个“黄道吉日”,尤其与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紧密相连,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一个核心习俗。
“1要祭”:祭拜关公,祈愿忠义财运
这“1要祭”,祭的是关公,也就是关羽关云长。相传农历九月十三是关公的诞辰日,也可能是他磨刀赴会、单刀赴鲁肃之约的日子。关公在民间信仰中,是“武圣”,是“关帝爷”,代表着 “忠、义、信、智、仁、勇” 。
更重要的是,在商界,关公还被尊为“武财神”。人们认为,祭拜关公,不仅是敬仰他的忠肝义胆,也是祈求他以正气护佑,驱邪避煞,带来财运亨通。
所以,在这一天,很多生意人或者信奉传统习俗的家庭,会准备香烛、贡品,祭拜关公,表达敬意,也祈愿自己在事业和生活中,能像关公一样,以诚信立本,广开财路。
“2不说”:不说丧气话、不吉利的话,不说人是非、不恶语伤人
1. 不说丧气话、不吉利的话:比如“真倒霉”“烦死了”“穷死了”这类负面词汇,在九月十三这天要尽量避免。语言是有能量的,常说丧气话,会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也容易招惹不好的气场。多说一些积极、祝福的话,好运才会更愿意亲近你。
2. 不说人是非、不恶语伤人:关公最重“义”字,背后议论他人、挑拨离间、恶语相向,都是最损“义气”的行为。在这天口出恶言,不仅会破坏人际关系,在传统观念里,也容易折损自己的福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保持口业清净,方能积聚福德。
“3不争”:不与人争口舌之长短、不与人争利益之得失、 不与自己争无谓之焦虑
1. 不与人争口舌之长短:遇到无谓的争执和辩论,一笑置之,不必非要争个你输我赢。赢了道理,输了心情,得不偿失。
2. 不与人争利益之得失:对于一些小利,要有“舍得”的心态。财散人聚,有时候主动让利,反而能赢得更大的信任和更长远的合作。关公作为武财神,护佑的也是取之有道的“义财”,而非斤斤计较的“横财”。
3. 不与自己争无谓之焦虑:放下对过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专注于当下。心神安宁,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4要迎”:要迎“喜气、迎“财气、迎“和气”迎“正气”
1. 要迎“喜气”:可以把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换上一件喜欢的衣服,买一束鲜花装点房间。用整洁明亮的环境,迎接喜气。
2. 要迎“财气”:除了祭拜关公,也可以简单整理一下钱包、账本,规划一下接下来的财务计划。心中有了清晰的目标,财路自然会更加顺畅。
3. 要迎“和气”:主动对家人、同事、朋友表达善意,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家和万事兴,人和财运旺。
4. 要迎“正气”:心中常念关公的忠义精神,告诫自己做人要正直、诚信。一身正气,邪祟不侵,好运自会相伴。
结语
朋友们,眼看九月十三就要到了。这些传统的习俗,并非完全是迷信,更多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智慧和美好祝愿。它是在提醒我们:敬畏自然,修养品性,管住嘴巴,平和心态,主动去创造和迎接美好的生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不妨试着遵循这些老传统,心怀善念,口出善言,身行善事。相信这份积极正向的能量,定能为您迎来一个风调雨顺、财源广进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