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生儿生女都一样,老了才会发现:儿子和女儿的差别还挺大!
发布时间:2025-10-22 05:13 浏览量:1
来自网友胡先生投稿:
大伙儿常说,儿子女儿如同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我也是这样认为,觉得一碗水端平,对儿子女儿不偏不倚,从小到大,一个都不亏待,儿子该有的,女儿也得有,根本就没区别对待!
年轻时以为生儿生女都一样,可是随着年纪上去,看着身边亲朋好友的子女婚嫁,才发现生儿生女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一,小时候儿子可“穷养”,女儿只能“富养”
穷养出的儿子不记仇,富养出的女儿成了冤家。
王叔家的儿子,小时候调皮得很,把王叔养的蝈蝈从笼子里倒出来,想让它们比赛跑,结果价值不菲的蝈蝈就这么没了,王叔气得把儿子屁股打开花,过后儿子像没事人一样。
从小到大,儿子因为调皮捣蛋不知挨多少揍,从来不记仇,还是整天围着王叔转。而且男孩皮实,好养活,有一次半夜发烧,小脸烧得通红,迷迷糊糊喊头疼,老王找来退烧的药片,递上温水让儿子服下,还嘱咐他“忍忍,明天还得上学,别耽误功课”,儿子听完服药后就乖乖睡觉了,第二天又生龙活虎的。
穿字带帽也不在乎,他儿子经常穿着膝盖有洞的裤子去学校,衣服旧一点无所谓,只要穿得下他儿子就往里塞;书包边边磨损了,他也没关系,只要书本不掉出来,他可以一直背下去。
王大叔说养儿子就是这点好,大大咧咧,过得粗糙点也不在乎,不胡搅蛮缠,不记仇。
再看看楼上的张姐家闺女月月,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从小就被宠得像个小公主。张姐两口子把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飞了,对外经常说“女儿得富养”。
每天早上,张姐都会帮女儿梳好精致的编发,配上可爱的发夹,还给搭配不同款式的裙子和长袜。周末逛街时,女儿看中的娃娃,小玩意,女儿只要张口,她立刻就买下来。
女儿说喜欢芭蕾舞,张姐第二天就带她去市里最好的舞蹈机构,报了一对一的私教课,还定制了芭蕾舞裙和舞鞋。女儿说喜欢油画,张姐立刻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画室,买了进口的颜料和实木画架,还请了老师上门授课。
张姐总说,“只要女儿喜欢,花多少钱都值得,女儿家就应该富养。”
可是富养出来的女儿,让张姐后悔莫及。
女儿长大后变得自私自利,爱攀比,谁穿的衣服大牌,谁用的文具高级,谁家父母接孩子的车有多好。
过生日买了小蛋糕,父母忙着收拾桌子,她问都不问,自己全部吃完。
和张姐出去逛街,张姐提着一大堆袋子,她像没看见一样。
二,成人后,养儿子是吃了“定心丸”,养女儿得吃“保心丸”。
子女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主意,到了谈感情、考虑终身大事的阶段,差异就更明显了。
我一位老同学家是儿子,这孩子从小学习踏实,为人处世也周到,老同学基本不用担心他会受委屈。
儿子在大学谈过两个女朋友,一个因为性格不合分了,后面谈了一个,一直到大学毕业,儿子创业,女孩子进了体制单位,两年后领证结婚。
婚礼都是儿子和女孩两人策划,同学来做的司仪,全程就没让老同学操过心,连费用也是儿子自己解决的。婚房是儿子和女孩一起看中的,老同学就帮儿子付了个首付,儿子自己还贷。
小两口商量好彩礼不要,陪嫁也没有,就直接领证了。不过结婚时老同学给了儿子儿媳两人一人10万的大红包。
老同学说,儿子事业有成,小家庭也有了,自己“定心丸吃好了”,就盼着接下来抱孙辈了。
我另外一个老同学,生的女儿,从小到大就担心女儿单纯被人骗,可是怕啥来啥,女儿大学谈了个异地的,还没毕业就怀孕了。
毕业之后,男朋友要回老家,女孩不想去,又各奔东西就分手了。
毕业之后女儿的工作换了好多家,不是嫌太累就是嫌工资低,一不顺心就辞职在家躺平。
老同学催女儿尽快找工作,否则越呆家里越不想出去找了。女儿就跟她吵,让她别管这么多。
后来女儿找了离家近的公司,算是稳定下来,可是找了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还是离过婚的,老同学知道后差点没被气进医院。
老同学坚决不同意,女儿就不回家,直接住人家男人家去了,最后女儿怀孕了,她没办法才同意了这门亲事。
老同学常念叨,说女儿总让她挂心。她现在出门舒心药随身带,就怕哪天因为女儿的事着急上火。
三,老话说“养儿防老”。老了以后靠得住的还是儿子。女儿成家后,帮衬多少没法硬要求。
我们小区有个李大妈,有一儿一女,老伴前段时间脑梗进医院,人抢救回来了,就是行动不便,有时候还会大小便失禁。
一开始两孩子轮流来照看,女儿每次服侍时都心不在焉,一会看时间,一会看手机,后来女儿常说婆家要照顾,孩子要操心,来得少了。其实李大妈知道女儿不是不想来,可能真的是自己小家事情多,上有公婆要照料,下有小孩要管,担心来多了让女婿有想法。
儿子平时工作也很忙,还特地请了假过来陪护。单位电话一个接一个,他怕影响老伴休息,还特地调成了静音。服侍老伴时,接尿、换裤子、擦身、翻身,从没说过脏或累,一句怨言都没有。
住院、出院的手续全是儿子跑前跑后办理的,医药费也由他承担。李大妈想把钱补给儿子,儿子不肯收,说这是自己该做的。出院后,儿子还塞给李大妈2万块,让她给老伴买些营养品。
李大妈说在医院这段时间,一个病房6张床,守夜照顾的5个都是儿子来的,有些是女儿就来看看,坐一会就走了。
李大妈常念叨,女儿婚后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难免顾不上娘家;关键时候,儿子确实能扛事,又出钱又出力,让她特别踏实。
女儿从小到大得时时刻刻细心呵护着,一点不敢马虎;等她长大了嫁了人,心里装着自己的小家,哪还有心力管娘家?
儿子就不一样了,小时候哪怕调皮捣蛋,可皮实抗造,摔摔打打不记仇,省心多了。等他长大了,不管有没有自己的小家庭,遇事都能站出来撑场面、扛难事,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所以说到底,生儿子就是比女儿更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