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爱自己的具象化:好好说话

发布时间:2025-10-31 14:02  浏览量:2

上周六在快餐店里,我和队友正专心吃饭,邻桌一位妈妈脱口而出的话让我俩瞬间愣住:“我能指望你干点啥,我死了都会把你带上!”语气里满是愤怒与绝望。我们对视一眼,心里都咯噔一下,难以想象一个母亲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那个初中模样的女孩低着头,一声不吭,仿佛早已习惯这样的场景。她妈妈之前让她去取餐,她去了却没喊人,回来时小声说“我不敢”,于是换来了那句令人窒息的责骂。那位妈妈走路似乎不太方便,一瘸一拐地去取餐,嘴里还不停地抱怨。我能理解她那一刻的无奈和焦急,孩子确实该学会独立做事,可那句恶狠狠的话,像刀子一样扎人。情绪可以表达,但不该用伤人的语言去发泄。

第二天,我陪孩子去参加训练。场地里陆续来了不少家长和孩子,大家忙着换衣服、穿球鞋。我坐在长椅上等待,看见一位高挑的妈妈走过,身后跟着她同样个子不低的女儿。但女孩含着胸,神情拘谨,脚步缓慢。妈妈忍不住催促:“你就不能快点?这么大了还得我天天催!”语气严厉,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我回头看了一眼,恰好与那位妈妈的目光相遇,她毫不避讳,继续数落着孩子。而女孩依旧沉默,动作也没有加快,只是机械地完成自己的事。那一刻,我心头一紧,仿佛看到了自己。

我也常常在早晨催促孩子,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高,心情越来越糟。孩子早已听烦,我也疲惫不堪。我们都在赶时间,可越是着急,越容易失控。其实,那些催促和责骂,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在无形中拉远了彼此的距离。我们总担心孩子长大后缺乏自理能力,缺乏规划意识,于是不断提醒、不断纠正,可方式却常常错了方向。久而久之,孩子不再回应,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沉默应对。

其实,每个妈妈都有疲惫和焦虑的时候,生活本就不易。但我们能在别人身上看见自己,这就是改变的开始。学会好好说话,不只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我们自己。放下过度的担忧,接纳不完美的节奏,用温和的语气传递关心,才能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情绪来了,不妨缓一缓,深呼吸,给自己一点空间,也给孩子一点时间。爱,从来不需要用吼叫来证明。当我们善待自己,才能真正温柔地对待他人。每一天都是修炼,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慢慢学会更柔软地相处,更用心地沟通,让言语成为连接,而不是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