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8岁女孩冬天穿拖鞋流浪说明了啥

发布时间:2025-11-12 19:50  浏览量:1

八岁女孩,在如今已经入冬的天气中,没穿袜子,只穿着凉拖鞋在街头流浪。相信这样的画面让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看了都会心疼不已。

11月11日,这条由网民发布的视频受到广泛关注,刺痛了公众的神经。该网民称在陕西西安市未央区偶遇一小女孩,“大冬天穿着拖鞋,8岁了还没上学,饿了捡吃的。”视频中,女孩说:“妈妈死了,爸爸在家不管我。”

11日晚,有媒体记者核实了这一情况,事发地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女孩家庭情况较为特殊,家中共有四个孩子,女孩的两个哥哥为父亲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目前由两位哥哥的姥爷照料;而小女孩和她四岁的妹妹,是父亲与第二任妻子所生,两任妻子均已离世。据了解,其父亲不怎么管孩子,女孩平时由家中一位老人看管,之前上了半年学后不上了。

该新闻登上热搜,女孩“没有上学”“无人看管”的问题,被相关部门知悉并正推动解决,但这似乎并不能让公众放下心来。如果不是网民的偶遇拍摄,如果不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名八岁女孩还要穿着这双凉拖鞋在冬天走多久?背后透出的困境儿童排查与保护工作的被动与迟滞,更引发我们对于基层儿童保护体系能否真正兜住底的深沉追问。

母亲因癌症去世,父亲没有尽到看管责任,家庭经济情况不佳,似乎是这个8岁女孩悲惨的个体遭遇。女孩的父亲作为监护人,他的失职是让女孩在本该上学的年纪穿着拖鞋在寒风中“流浪”的直接原因。

但在媒体采访中,村干部对于女孩“上了半年学不上了,跑回来了”的说法,恰恰暴露了问题的核心。对于这样一个明显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为何其不上学的情况没能被及时有效的干预,而是任由其在街上“逛游”?这说明我们对困境儿童的保护网络,存在不小的漏洞,能被网民发现引起关注是不幸中的万幸,但网民的自发反映不应该成为困境儿童排查的主要手段。

将孩子送回学校,家庭纳入低保,是当下即刻要做的,却不能一劳永逸。学校无法替代家庭的情感温暖与日常监护,如果其父亲的监管责任没有被法律有效约束,如果家庭的抚养能力依然脆弱,那么简单地“送回学校”,就像只给女孩换上一双棉鞋,只能带来一时的温暖,未必能帮助她度过“寒冬”。对于像女孩父亲这样拒不履行或无力履行监护职责的,应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及时予以劝诫、制止,必要时申请撤销其监护资格,并指定合适的监护人,同时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绝不能止于道德劝说。

同时,这也为困境儿童排查与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将困境儿童排查工作细分化、常态化、制度化,让每一个困境儿童都能被看见,这需要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组织以及村(居)委员会等基层管理单位的协同联动、紧密配合。在发现后,还要做到长期有效的追踪,“治标”更“治本”,确保孩子健康长大。

希望在大家的关注之下,这名8岁女孩能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也让更多“赤脚”的孩子,能以此为契机,被看到、被关爱。我们将公众的关心汇聚成一张温暖的大网,让这张网在制度和法律的密织之下,为每一位困境儿童托举和兜底。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