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修鞋铺,纳尽邻里温情
发布时间:2025-11-14 10:38 浏览量:1
转自:邯郸新闻网
下午3时,复兴区铁路大院社区一角,那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铺子又渐渐热闹起来。
“老程,您给瞧瞧,这鞋底开胶了,还能修不?”
“程师傅,今儿开门可晚啦!我下午两点时路过,还没瞧见您呢。”
几位老街坊围在修鞋铺前,你一言我一语,熟稔地和老程搭着话。
老程团坐在简易改造的凳子上,因小儿麻痹症萎缩的双腿蜷在身前,双手却麻利得很——穿针引线、粘胶打磨,动作干净利落。听见大家招呼,他抬起头,脸上漾开一抹灿烂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里,藏着一股子踏实与真诚。
这间被居民们时时惦念的修鞋铺,到今年11月,就满一年了。而在那之前,大家更习惯在社区广场上寻找老程的流动小摊。
说起这个转变,铁路大院社区书记王晓静记忆犹新。
“老程名叫程祝江,今年69岁,从小在这个大院长大。因为小儿麻痹症,双腿无法行走。”王晓静说,“可他从不认输,总觉得自己不能光靠救助过日子。”后来,老程跟着一位师傅学了修鞋手艺,就在社区院里支起了小摊。
居民们都说,老程手艺好,收费也公道。有时候三两下就能修好的小活儿,他摆摆手不肯收钱;稍微费点时间的,最多也只收五毛一块。日子久了,老程的修鞋摊渐渐有了名声,附近社区的居民也专程来找他修鞋修包。
可北方的冬天,从不饶人。寒风裹着雪花,直往老程的摊前灌。他常常冻得双手通红,裂了口子,结了冻疮。
这一切,王晓静都默默看在眼里。
“得给他找个屋子,不仅能遮风挡雨,也让新老顾客好找。”她心里琢磨。
找铺子的事,王晓静费了不少心思:位置得离老程家近,方便他日常往返;最好挨着居委会,有个急事能及时照应;还不能太偏,得让居民一眼就能看见。
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后,社区终于协调出一间临街的小铺,免费给老程使用。担心他上台阶不便,社区出钱改造了斜坡便道;想着冬天寒冷,又送来“小太阳”取暖器,还主动垫付了电费。点点滴滴,社区工作人员把能想到的便利都一一落实。
“这铺子啊,其实只是他们帮我的其中一件事。”提起社区的好,平时话不多的老程打开了话匣子:
“前些年,社区帮我改造了家里,橱柜、开关都做得特别低,我坐着轮椅伸手就能够着;墙上还装了安全扶手,生怕我磕着碰着……这几年,又帮我办了特困补助,每个月待遇提高了不少。”
“社区工作人员路过铺子,总爱停下脚步问问我的近况,有时带几个热乎馒头,有时拎一兜新鲜蔬菜……”
那些三餐四季里的寻常惦记,像一缕缕暖阳,照进了老程的心坎。
说起来,铁路大院社区共有68栋楼,一万一千多名居民。程祝江的故事,小到不经意就会错过。可社区工作人员,却从未忽略任何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采访最后,记者问老程:“现在物价都涨了,您修鞋基本还是一块钱,就没想过涨价吗?”
老程笑得朴实:“社区对俺这么照顾,街坊们也总惦记着俺,这点手艺活儿,收点小钱意思意思就行。就当是俺给大伙儿做点小事儿。”
听着他平淡的话语,一股暖流蓦地涌上心间。原来,温暖可以如此具体:它藏在社区一次次伸出的援手,融在邻里一句句朴素的问候,也写在老程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往后的日子或许北风凛冽,可有这样一间小铺在,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相信,老程的这个冬天,便有了抵御一切风寒的底气。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薛雅兰 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