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踏碎玲珑月,自有青山指引途 无路反而是出路
发布时间:2025-11-14 23:42 浏览量:1
松涛是路,
月光是灯,
青山在说——
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归途。
《无路有路》
登顶一览天地疏,下山林密归无途。
东西南北何须分,无路反而是出路。
《无路有路·和》
绝顶云开见太初,松涛埋径道非孤。
芒鞋踏碎玲珑月,自有青山指引途。
两首《无路有路》一唱一和,如山中对答:前诗以哲思破执,后诗以意境超然;一者言“无路即出路”,直指心性;一者言“青山自指引”,归于自然。二者皆由登山起兴,终入人生至境。
《无路有路》——破执之悟
“登顶一览天地疏”——起句开阔,如云开雾散。登高望远,万象在目,心亦随之疏朗。“疏”字妙,非仅言视野空旷,更写心境通透,尘虑尽消。
“下山林密归无途”——转笔沉重。上山有路,下山却“无途”,非真无路,而是林深叶茂,路径隐没。此“无途”亦是人生隐喻:来时意气风发,归时却迷于世网、困于心结。
“东西南北何须分”——此句顿悟。既已登高见道,何必再执于方向?人生之困,常在“择路”之执。而智者知:心若通达,何地非路?
“无路反而是出路”——结语如钟撞响,直破迷关。此非消极认命,而是超越路径依赖的觉醒——当外在之路尽,内在之路始;当形迹之途灭,精神之径生。如禅家所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此诗如一道电光,劈开迷障:
真正的出路,不在脚下,
而在心上。
《无路有路·和》——自然之引
“绝顶云开见太初”——和诗更进一步。“太初”者,天地未分、道之始也。非仅见天地,更见宇宙本源。此“见”非目见,乃心悟。登顶非为览胜,实为返本归真。
“松涛埋径道非孤”——妙在“道非孤”三字。路径虽被松涛掩没,然“道”未断。松涛如诵经,风声即指引。人虽无迹可循,却与天地同呼吸,何来孤独?此“道”既指山径,亦指天道——行于自然之中,步步皆在道中。
“芒鞋踏碎玲珑月”——奇境顿开。夜行山中,月光洒落如珠,芒鞋踏过,似将清辉踏碎。此“踏碎”非毁,而是融入——人与月光共舞,与山夜同游。清冷之月,因足下而生温意,因行走而见生机。
“自有青山指引途”——结句如云归岫,水到渠成。不必问路,不必寻径,山即师,林即导。青山不语,却以风、以月、以松、以石,默默引你前行。此“自有”二字,充满信念——只要心在自然,路自生成。
合观两诗:
前诗重破:破执念,破方向,破“有路”的迷思,终悟“无路是出路”;
后诗重立:立自然,立本心,立“青山为师”的信念,终得“自有指引”。
一破一立,如剑出鞘,如云散月明。
前者如禅宗棒喝,令你顿止妄求;
后者如道家清风,带你步入林深。
终章之境:
当人终于放下“寻路”的焦虑,
不再执于东西南北,
不再惧于林密径埋,
便会听见:
松涛是路,
月光是灯,
青山在说——
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