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女子在石头上跳跃摔成粉碎性骨折,救援画面曝光被批咎由自取
发布时间:2025-11-18 16:58 浏览量:1
“就为了拍一张‘飞起来’的照片,腰椎直接炸成拼图。
”
刷到这条视频的人,第一反应都是手一抖:黄衣服女生起跳时还在笑,下一秒就直直掉下十米深沟,啪一声,手机镜头跟着晃,评论区瞬间刷满“骨头都听响了”。
别急着骂她作死,把进度条往回拉两秒,能看到她脚上是双逛商场买的板鞋——鞋底平平,连个深纹都没有,踩在被露水打湿的页岩上,跟穿袜子踩肥皂一个效果。
探路者第二天就贴出实验室对比:同样坡度泼水,专业登山鞋静摩擦系数0.42,普通板鞋0.11,简单说就是“滑出去”的速度差四倍。
数字冷冰冰,落到人身上就是——一个趔趄,腰椎L1直接爆掉,胫骨碎成七块,手术台上医生拼了两小时,账单先写八万,后面康复还得再砸三五万。
别心疼钱,更惨的是下床时间:至少三个月得靠护腰+拐杖,想再蹦跶要等明年春天。
有人怼:“不去不就完了?
”现实是,磊子石这地方在抖音被刷成“小众秘境”,滤镜一加,野草都发光。
当地文旅局自己都懵:那块石头压根不在景区红线里,属于“野生打卡点”,今年光记录在案的坠落就有三起,只是前面没拍视频,没上热搜。
工作人员去插警示牌,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把牌子挪到旁边继续拍,说红色塑料牌“破坏画面”。
省登山协会的老王看得多,一句话戳破:“九成出事的人,连十块钱的登山杖都嫌贵,却敢把命交给一双几百块的‘老爹鞋’。
”他带队员做实验:让普通人穿板鞋在湿岩上走,走三步就心里发虚;换双高帮登山鞋,立刻敢小跑——装备给的信心,比教练喊破嗓子都管用。
可大多数人出门只看天气预报,没人查“鞋底硬度”。
真想拍照又不想躺板床?
其实就三句话:
1. 鞋底齿纹低于3mm直接淘汰,别心疼那双“颜值鞋”;
2. 看见“未开发”“野景点”字样,先把意外险买了,再决定要不要爬;
3. 起跳前问自己一句:这一跳如果摔断腿,后面半年谁给你端水?
答不上就老实站着。
视频里女生被抬上担架时还在哭:“我没想到会滑……”底下有条高赞回复特扎心:“石头不会听你解释,重力也不吃后悔药。
”转发不是看热闹,把这条甩进闺蜜群,下次谁再喊你“野坡打卡”,先把手机塞给她,让她看完八万块的手术单再决定要不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