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史恩华与500壮士一同殉国,死前留下4个字
发布时间:2025-04-01 20:53 浏览量:2
在八年抗战中,有这样一场战役,一位少校营长率500人打残日军5000人,当被日军团团包围的时候,上级三次下令要他撤退,他却说:“来生再见!”
接着,就与500壮士一同殉国。
这场战役就是1939年发生在湖南笔架山的狙击战。
而这位英勇就义的英雄就是国军五十二军一九五师一一三一团三营营长史恩华。
1939年,湘北会战爆发,日军奈良支队10万大军向新墙河北岸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叫嚣着要在一日内拿下长沙。
史恩华奉命带着一个加强营的500人阻挡日军的进攻。而日军的人数足足是我军的10倍,且装备精良,我军要想阻拦他们,可想而知有多难。
9月18日,日军进攻草鞋岭阵地,史恩华果断下令开火,步枪加机枪组成密集火力网,击退了日军的冲锋。
20日,日军吸取了上次战败的教训,这次他们集中了20架飞机,30多门大炮,又增派了一支骑兵联队,再次猛攻草鞋岭阵地。
可恨地是,日军还在这场战役中使用了毒气,经过一天一夜的狂轰滥炸,草鞋岭阵地基本被炸弹夷为平地,史恩华不得不率营转至笔架山稍作休整。
但是日军就像狗皮膏药一样甩都甩不掉,一直对我军紧追不舍,22日,日军又兵分两路向笔架山进攻。
因为寡不敌众,开战才2天,我军伤亡已过半,如果再拖下去,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师长覃异之得知战况以后,致电史恩华,会派一支部队去接应他,要求他撤退。
但是史恩华深知他们目前的困境,就算派部队来支援,也没有突围的可能,反而徒增伤亡。
而且史恩华明白一旦笔架山失守,整个长沙就会沦陷。他要为长沙会战拖延时间,能拖多久是多久。
如此,军人的职责和使命感使他下定决心与阵地共存亡。
9月23日凌晨,笔架山阵地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已经完全沦陷。史恩华带着仅剩的士兵们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结果包括史恩华在内的500多名官兵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无一幸存。
在这个过程中,师长覃异之三次下令要求他撤退,都被他慨然拒绝,临死只留下了4个字:“来生再见”。
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之为“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
究竟有多惨呢?2013年,有一位叫张炳方的老人,他是当地村民,他向记者回忆讲述了史恩华烈士的英雄事迹。
据张炳方老人讲,史恩华是个性格随和的人,很受当地百姓爱戴。生活很艰苦,春夏秋冬就一套衣服,寒冷的冬天,他和士兵们还穿着夏天的半袖,穿的鞋子都是自编的草鞋。
但是他们从不会拿百姓的一针一线,也从不轻易骚扰百姓。
张炳方老人说史恩华曾经牺牲的地方是他们家的菜园,现在此地高楼林立。
当时,当地村民都出去躲避战乱,等他们回来,笔架山漫山遍野都是尸体,令他记忆深刻的是,史恩华手里还捏着半截地图。
村民们看到这500多名铁骨铮铮的汉子全部战死,无不跪地放声痛哭。
后来当地百姓协助国军将史恩华和将士们的遗体转至新墙河村南岸的杨林乡傅朝村埋葬,为史恩华修了一座小墓,为其他将士们修了一个大墓。
后来为了纪念史恩华,当地村民又为史恩华树了石碑,题“中华魂史营长之墓”。
史恩华刚新婚三天就上了前线,所以没有后人。但是史家的后人没有忘记他,史恩华的侄子史新生每年都会带着史家后人去祭拜史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