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省市维度观察
发布时间:2025-04-28 09:23 浏览量:3
文|杨帆 玛西高娃
我国分省市对美出口整体呈现出东部集中、区域分化和产业集群支撑的三重特征。其中,广东和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是出口主力,山西和河南等中部省份对美出口依赖偏高。同时结合商品结构层面,我国各省市对美出口贸易呈现商品出口中心度较高、总体依赖度不高且结构多元的特征。第一,从出口中心度来看,机电设备、纺织鞋服和家具类是支撑出口的核心品类,不同省份在这些品类上的中心度高低差异明显。第二,从对美出口依赖度来看,大部分省市总体依赖度不高,大部分省份在主要品类上的依赖度低于5%,另外,沿海地区整体呈现出产业链多元、出口商品类别丰富的特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行业集中性,部分省份在单一品类上形成明显依赖。面对关税冲击,我国各省市普遍通过拓展内销和加快海外多元化布局两条路径应对,同时国家层面也加大了金融与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标准互认、消费提振,同时强调产业升级。本周市场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下周关注美国一季度GDP数据、非农就业数据和中国PMI数据。
▍我国对美出口贸易在省际层面呈现出东部集中、区域分化和集群支撑的三重特征。
第一,我国对美出口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2023年以来前五大省份贡献了72.3%的出口额,前八大省份合计贡献84.9%,其中广东和浙江出口动能更为强劲,两者分别贡献了25.1%和16.6%。不过前五大外贸大省在面对关税2.0的表现,出现了分化,山东和浙江可能抢出口诉求更强,上海和广东略靠后。出口交货值视角也基本印证上述结论,当前上海在出口交货值增速上较为疲弱。
第二,中西部部分省份对美出口依赖度偏高,山西、河南、四川等省2024年对美出口占本省总出口比重分别达到了27.9%、22.1%和19.7%,主要受益于电子代工、资源型产品出口及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等因素,显示出不同区域在产业链分工中的互补关系。
第三,我国对美出口已形成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专业化集中的外贸集群体系,珠三角、长三角及部分中西部地区涌现出如义乌小商品、深圳电子、佛山家电、广州化妆品等优势品类,展现出地域特色和品类专业化趋势显性。
▍同时结合商品结构层面,我国各省市对美出口贸易呈现商品出口中心度较高、总体依赖度不高且结构多元的特征。
第一,出口商品中心度可以用来识别各省份在对美出口中优势品类的集中度变化,例如机电设备、纺织鞋服和家具类是全国性核心出口品类。其中,机电设备为山西、重庆、四川和河南的本省出口主导品类,纺织鞋服为青海和江西的本省出口主导品类,家具类则为西藏和新疆的本省出口主导品类。相比之下,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展现出机电设备、家具、纺织鞋服等多品类均衡布局,出口结构更加多元。
第二,对美出口依赖度可以评估关税冲击的敏感性,总体来看整体水平较为温和,大部分省份在主要品类上的依赖度低于5%。沿海地区整体呈现出产业链多元、出口商品类别丰富的特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行业集中性,部分省份在单一品类上形成明显依赖。
总体来看,我国出口结构在地理空间和商品门类上具备较强多元化基础,有助于在潜在贸易摩擦中形成“点上承压、面上缓释”的格局。
▍面对关税冲击,我国各省市普遍通过拓展内销和加快海外多元化布局两条路径应对,同时国家层面也加大了金融与政策支持力度。
全国层面上,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预计将通过再贷款再贴现、财政贴息等方式提供阶段性融资支持,同时推动内外贸标准互认、鼓励出口转内销,并强调以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地方层面上,各地积极出台措施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推动出口商品向国内市场转化,通过搭建销售平台、标准衔接、消费升级等手段拓展内需,并加速布局海外新兴市场,如上海、东莞、广州等地均加大了对东盟、中东、拉美市场的开拓力度。
回顾2017—2019年贸易战时期,外贸大省通过提升消费对GDP贡献率缓冲外需下滑,但当前上海、广东消费增速落后于全国,地方政府正在加紧出台新的提振消费政策。展望未来,政策执行节奏与企业自身适应能力将成为决定出口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键变量。
▍宏观经济运行跟踪:本周市场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会议再提“强化底线思维”。
202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虽然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但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下行风险显著上升;需要“强化底线思维”,对外部压力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因时而动用好政策工具箱,巩固经济与社会稳定。外部方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可能视自身压力而不断反复,中美关系可能保持“区间运行”的状态,提升经济韧性、保护市场主体、团结国际力量尤为重要。财政政策短期以加速发行使用已有政策工具为主,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预计二季度专项债发行会明显加快。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支持消费、科技,结构性工具或有创新增量。消费政策更加强调支持“服务消费”,“国补”扩围或箭在弦上。下周将公布美国一季度GDP数据、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和中国4月PMI数据。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落地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外需恢复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恶化;美国加征关税变化超预期;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4月27日发布的《一周宏观专题述评(第一百四十五期)—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省市维度观察》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