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来帮忙带娃,我两年买13双鞋,老公咬牙花6万送孩子去早托班

发布时间:2025-05-04 02:13  浏览量:6

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没有摆正各自的位置,导致生活中对其他成员缺乏尊重、随意侵犯彼此的边界、过度干涉对方的生活。幸福和睦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每个人对自己的位置有清晰认知,守好本分、履行责任。《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提到:“婆媳关系其实是婆婆、儿子和儿媳三人的三角关系,而中心是儿子。”在婆媳关系中,男人处于关键位置,是调停矛盾的最佳人选。如果男人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尽职尽责,婆媳之间就不会产生那么多问题。心理学家曾说,个体与个体之间,常常是一种相互吞噬的关系,婆媳更是如此。男人的责任是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爱憎分明的界限,让婆媳既保持独立又互相尊重、亲密有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又想维持好婆媳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她们相处的时间。但现实生活中,有些男人既不具备调解能力,又出于孝顺或其他原因,强行将婆媳撮合到一起,结果生活一团糟糕。

程琳的丈夫杨栋也是如此。孩子出生后,舍不得花钱请育儿嫂的杨栋,坚持让母亲过来帮忙带孩子。尽管程琳很抗拒,担心婆媳相处不好,但杨栋却信心满满。他认为自己的母亲善良朴实,而妻子也通情达理、没心眼,两个女人应该可以和平共处。他还强调自己情商不低,即使婆媳之间有点小摩擦,也能及时化解于萌芽状态。然而正如电视剧《心居》里的一句话:“想好是主观愿望,好不好得了是客观现实,不是你想好就能好的。”

程琳和婆婆年龄差了将近30岁,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方式完全不同,价值观念上更是存在巨大分歧,怎么可能轻松相处融洽?特别是在育儿理念上,两人的分歧最大。程琳觉得婆婆不懂科学育儿,缺乏现代育儿知识,并且固执己见,拒绝接受她的任何建议。其他事她或许可以忍耐,但涉及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前途的问题时,她绝不退让。

婆婆心里也有怨气。刚退休不久,原本可以享受一下清闲日子,却因为儿子的要求,离开老伴和熟悉的亲友圈子,来到陌生的城市带孙子。她觉得我是来帮你们的,你应该感激我,既然请我来带娃,就要信任我,不要对我吹毛求疵、指手画脚。正如《亲密关系》中所说:“靠得太近,问题就会越多,随着问题的出现,权力斗争便开始了。”婆媳都想做这个家的主导者,这就是婆媳矛盾的核心。

随着时间推移,程琳和婆婆从最初的“点到为止”发展为后来的“寸土必争”,家中气氛越来越紧张。杨栋这才真正意识到婆媳关系的复杂程度。他多次尝试调解,希望平息纷争,恢复平静的日子,但每次都是顾此失彼,两边都不满意。工作本身就已让他疲惫不堪,回到家还要陷入这种无休止的纷争,精神几乎崩溃。看到丈夫每天焦头烂额的样子,程琳几次提出送婆婆回老家县城,但杨栋始终开不了口,觉得这样会让母亲感到被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是对老人的不尊重。

程琳也被这样的生活折磨得筋疲力尽。她知道杨栋和婆婆一样节俭,把钱看得重。为了缓解情绪,也为了刺激他们,她开始频繁地在网上购物,用杨栋的账号付款。两年间,她买了13双鞋、6个包,衣服和化妆品更是源源不断地买回来。杨栋终于坐不住了,可她依旧我行我素,完全不搭理,只要杨栋多说几句,两人就争吵不断。

婚姻危如累卵,杨栋终于醒悟过来。他向程琳表达了悔意,承认要是当初听她的,请个育儿嫂,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经过一次深刻交谈,两人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妥的解决办法。

杨栋多方考察后,在住处附近找到一家早托班,尽管一年费用高达6万元,但他还是咬牙将已经两岁三个月的孩子送了过去。好在孩子适应能力强,从试托到正式入托只用了一周时间。婆婆虽然不舍,但看到孩子适应良好,也就没再说什么。几天后,婆婆主动提出要回老家县城。

海灵格说:“好的家庭,一定有边界感。”在家庭关系中,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明确各自的合理边界,才能让彼此相处更舒适。对男人而言,想要家庭和睦,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无法在婆媳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界限,那就一定要让她们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与距离,是婆媳相处最理想的方式。作为男人,务必记住:婆媳关系和谐,一家人自然和睦,家和才能万事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