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载针脚里的深情:襄阳奶奶的“鞋垫情书”

发布时间:2025-07-10 16:04  浏览量:4

73岁的襄阳奶奶,用43年的坚持,把一双双亲手缝制的鞋垫变成了最温暖的“铠甲”。针脚里藏着的,是一位普通老人对军人最朴素的敬意,也是一座城市流淌在岁月里的温情。

从青丝到白发,她的缝纫机踩过了四十三个春秋。布料要选最厚实的棉布,浆洗得挺括扎实;针脚要走得细密均匀,连边缘都要包得严丝合缝——在她看来,送给军人的鞋垫,必须经得住磨、耐得住苦。每年建军节前后,她总会带着攒下的几十双鞋垫,通过社区送给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递过去时总说:“孩子们在外面保家卫国,脚底下暖和了,心里也能踏实点。”

没人记得清她究竟送出去多少双鞋垫。或许是几千双,或许更多。这些鞋垫没有华丽的图案,却带着阳光晒过的味道,和指尖反复摩挲的温度。对她而言,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能帮一点是一点”的心意。就像襄阳城墙上那些默默守护的砖石,平凡,却有着千钧之力。

这份坚持,恰是襄阳人重情重义的缩影。这座城自古就有“侠义”的基因,从三国时的保境安民,到如今普通人的守望相助,流淌在血脉里的温暖从未改变。就像“单拐粥嫂”方丹数年如一日为抗疫人员送热粥,像公交司机熊会萍把乘客当亲人般照料,这位奶奶的鞋垫,也是其中最朴素的注脚——没有豪言壮语,只用日复一日的行动,把敬意缝进时光里。

四十三年的针脚,缝起的不仅是鞋垫,更是一份跨越岁月的牵挂。当年轻的士兵们踩着这些鞋垫踏遍山河,他们脚下的,是一位老人的惦念,是一座城市的温情,更是无数普通人对“守护”二字最真挚的回应。而这份回应,还会在襄阳城的烟火里,继续温暖下去。#行走在襄阳城##襄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