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鞋底的妇女

发布时间:2025-07-13 16:14  浏览量:1

现在,农村的妇女很少有人会做鞋了。因为生活好了,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运动鞋,皮鞋,帆布鞋等。每年,一到夏天妇女们围坐在胡同口,穿针引线做布鞋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在我小时候,经济还不是很富裕,除了夏天买双便宜的凉鞋,妇女们都是用自己的双手,亲自为家人做鞋,做鞋这活靠纯手工,考验人的耐心和技术,费时费力,做好一双鞋需要很深的功底。对于笨手笨脚的人来说极具挑战性。

鞋样子是用旧报纸剪的,剪完后怕弄丢了,一般都是夹在书里面。需要的时候从里面翻出来,大人的脚还好说,已经固定成型了,变化不大照着做就可以,小孩到少年每年身高都有变化,脚的长度也会增长,所以每年的鞋样子都会变,小孩子的鞋也最难做。

有了鞋样子,接下来便是糊袼褙,家中有大门的把大门卸下来,破布头子,破布条子还有小孩不穿的衣裳,绞吧绞吧,用浆糊糊在大门上,用手摊平,铺满整扇门。然后在太阳底下曝晒,晒干后就可以使用了。糊袼褙是妇女的拿手活,一个人干活利不利索,麻不麻利完全从这方面体现出来。

这袼褙能增加鞋底的硬度,非常耐磨。袼褙比着鞋样子剪下来,就可以做鞋底了,几层袼褙用浆糊粘在一起,四周用白色的布条粘严实,鞋底的上面再包上一层厚布,用来穿针引线。

纳鞋底先要搓麻钱,这麻是从南方贩卖过来的,是成批儿的,需要妇女在大腿上使劲搓,搓成线,边搓边吐口水,可以使这麻线更结实,更牢固。妇女们坐在胡同口的小板凳上,露出洁白的大腿,把一团团乱麻搓成了又细又长的麻线。

麻线搓好后,韧进洋针眼里面,妇女们先是用针准子扎一个眼,然后用洋针把麻线拉过去,用力拽一下。就这么来来回回,不知疲倦的在小板凳上揍活,夏天,天气非常热,她们的后背不一会儿就湿漉漉的,过去的妇女真是不容易,即要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还要照看孩子,还要去做太多的家务活,一双鞋底纳完最少4,5天。是相当的不容易,如果白天有事,晚上还要在电灯下或者煤油灯下继续熬夜纳鞋底,纳好的鞋底非常平整,密密麻麻的针眼儿不计其数。农村孩子的每一双鞋,都倾注了母亲无限的爱,这种爱的延伸,只能通过好好学习,考出个好成绩来报答她们的恩德。

鞋底纳好后,上鞋帮就快多了,通常是2,3天就能做好,鞋帮做好后,整个鞋就算大功告成了,妇女们会把做好的鞋拿到男人或者孩子面前,让他们试一试,看拱不拱脚儿,肥廋是否合适。你还别说,这种鞋比卖的鞋穿着都舒服。即不捂脚也不臭脚,也不会得脚气,十分的养脚。

据说,会手工鞋的人已经不多了,做这种鞋程序复杂,很难有人愿意学习和继承,若干年后,这种民间手艺真的会失传,到时候后辈的人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叫什么?只能去网上或者博物馆里一睹它的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