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里走出来的30万胡塞武装拖鞋军,为何敢惹美军?换你也敢!

发布时间:2025-07-14 07:44  浏览量:5

说起胡塞武装,那可是在近几年当中,一个大红大紫的存在,扇以色列,硬刚美国,还是唯一一个将美国赶出红海的国家武装组织,那么话说回来,这胡塞武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今天我就为大家说道说道。

胡塞武装(Houthi Movement),正式名称为“安萨尔真主”(Ansar Allah),起源于也门北部萨达省的什叶派分支宰德派(Zaidi)。宰德派在9世纪至1962年长期统治北也门,1962年共和革命后,逊尼派掌权,宰德派被边缘化。1992年:宰德派宗教领袖侯赛因·胡塞(Hussein al-Houthi)创建“青年信仰者”(Believing Youth)组织,通过宗教研习班传播什叶派教义,反对政府腐败和西方干预。

侯赛因·胡塞创立“青年信仰者”组织初衷是复兴被边缘化的宰德派信仰。此时的侯赛因还是一名国会议员,试图在体制内推动变革。然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成为转折点,他公开谴责也门总统萨利赫的亲美政策,宗教理想迅速激化为政治对抗。

冲突在2004年6月爆发。政府军以“颠覆政权”为由清剿该组织,侯赛因率众反抗。四个月后,这位创始人血洒战场,追随者们含泪将组织更名为“胡塞武装,誓言继承遗志。在弟弟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接任后,这支衣衫褴褛的“拖鞋军”以皮卡为战车,用缴获的苏制武器,依托险峻山地与政府军展开长达六年的“萨达战争”。

真正的转机来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当反政府浪潮席卷也门,胡塞武装趁机北上夺取红海港口,南下直逼首都萨那。2014年9月,他们攻占总统府,将总统哈迪赶至沙特避难。次年沙特联合九国发动“果断风暴”行动,百余天空袭倾泻而下。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支草根武装竟在战火中淬炼成控制也门北部70%领土的割据政权。

面对沙特联军的钢铁洪流,胡塞武装展现出惊人的战争智慧。当沙特战机在荷台达港投下1600吨弹药时,胡塞士兵化整为零潜入居民区,同时组建600人袭扰部队,一个月内摧毁联军40辆弹药车。他们的狙击手藏身3700米高峰,107火箭炮架设山洞工事,用简陋武器让价值百万的M1A2坦克沦为废铁。

更惊人的是装备进化。2018年阅兵式首次公开展示的“圣城”巡航导弹射程达1650公里,2023年亮相的Toufan弹道导弹可覆盖1950公里外目标,这些被西方情报机构指认为伊朗“使者”导弹的复制品。而2025年7月打击以色列机场的“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以16倍音速突破“铁穹”防御,标志其已拥有尖端突防能力,当然在西方看来,这些高科技武器,是不应该出现在胡塞武装控制区的。

因为控制区的不断扩大,胡塞武装的兵力规模同样呈指数级增长,从2004年仅数千人,到2015年控制9省时的数万人,如今据估计已达10-20万兵力,建立包括导弹部队、特种兵在内的完整军种。2022年萨那阅兵,3.5万名军人踏过观礼台,无人机群掠过天空,这支昔日的山沟游击队,已成中东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胡塞武装的崛起与伊朗的“抵抗轴心”战略深度交织。2009年起,伊朗通过荷台达港输送导弹技术、无人机零件及军事顾问。胡塞则将自身定位为“反美反以先锋”,将“打倒美国、诅咒犹太人”写入战斗口号。但2023年巴以冲突的爆发,让这种代理人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当哈马斯苦战加沙时,胡塞武装突然高调参战。2023年11月向以色列埃拉特发射巡航导弹,2024年5月用高超音速导弹袭击本·古里安机场致8人受伤。2025年7月6日更同时发动双线打击。

红海上,自杀快艇与无人机协同击沉载有1.7万吨硝酸铵的“魔法海洋”号。

陆地上,“巴勒斯坦-2”导弹精准命中特拉维夫机场跑道。这些行动虽被视作策应伊朗,但胡塞公开宣称:“这是为巴勒斯坦而战!”

更令伊朗措手不及的是2025年5月胡塞单方面与美停火。双方约定美方停止轰炸,胡塞不再袭击美方船只,却明确将以色列排除在协议外。这种战略自主性凸显其已超越代理人角色,借地区冲突提升国际话语权,甚至以此作为与沙特和谈的筹码。

曼德海峡的炮火改写了全球贸易版图。当胡塞宣布“任何关联以色列船只都是合法目标”时,12%的国际贸易通道瞬间窒息。2023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商船锐减5763艘,埃及运河收入暴跌22亿美元。至2025年7月,“魔法海洋”号和“永恒C”号相继沉没后,国际航运公司集体绕道好望角,运费暴涨300%。同时导致附件海域索马里海盗再次变的猖獗,这段时间趁乱劫持4艘货轮,苏丹人道救援物资滞留港口,也门本土霍乱疫情因封锁加剧。美国组建多国舰队巡航却收效甚微,胡塞采用“蜂群战术”,廉价无人机与导弹混搭攻击,令每艘造价20亿美元的驱逐舰陷入“大炮打蚊子”的窘境。

胡塞武装的光环背后,是也门破碎的大地。持续封锁导致粮食危机恶化,全国2300万人需援助,儿童营养不良率高达45%。2025年以色列对胡代达港的空袭造成35人受伤,平民再次成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更深层的挑战是国家认同重构。当胡塞在占领区推行什叶派教法,南部分离势力却加速离心。也门能否避免成为“中东索马里”,取决于各派能否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国家共识。

这支从萨达山区走出的武装力量,用二十年完成从宗教团体到“非国家主角”的蜕变。他们穿着拖鞋击落F-15战机,用山寨导弹撼动国际航运,甚至让伊朗与沙特两大区域强权不得不重新计算博弈方程式。胡塞的故事印证着中东秩序的深刻裂变——当旧强权退场,新玩家正用导弹在红海画出自己的版图。而硝烟散尽后,也门人民期待的和平曙光,仍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