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总关情丨流水线旁支起小课桌!安岳“厂房课堂”破解鞋服人的“暑假焦虑”
发布时间:2025-07-15 18:13 浏览量:5
7月的川中丘陵,暑气蒸腾。10日早上7点30分,位于资阳市安岳县经开区的安岳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厂区还未完全“苏醒”,员工刘方已经牵着两个儿子的手,穿过厂区通道,往车间斜对面的食堂走去。在那里,专门规划出来的“厂房课堂”已经亮起了灯,大学生志愿者蒋汶芳和田小雨正站在门口迎接前来报到的学生。
大学生志愿者在“厂房课堂”上课。
“蒋老师早!”11岁的大儿子刘有成挣脱妈妈的手,熟门熟路地把书包塞进课桌。刘方拍了拍小儿子屈兆玺的后背:“乖乖上课,中午饭跟老师一起吃,爸爸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们。”说完转身走向车间,背影很快融入流水线前攒动的人影中。
这一幕“晨送”场景,如今是该公司里常见的晨间序曲。这方嵌在生产线旁的托育空间,已经连续三年,守护着上百名鞋服人子女的暑期安全与成长,破解了职工的“暑假焦虑”。
困境:“锁在家里的暑假”折射工人带娃困境
安岳县的鞋服产业园里,生产线上的机器轰鸣声从清晨持续到深夜。作为川中重要的鞋服产业基地,这里聚集了100余家鞋服企业,创造了近2万个稳定就业岗位,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万千家庭生计的依托。
“厂房课堂”里认真听课的孩子们。
然而,每年暑假,这庞大的就业群体都面临同一个揪心难题——孩子“看护难”。对于像刘方这样的双职工家庭,更是一场年复一年的“战役”。
“我们两口子都在厂里上班,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一岁多,由两位老人照料已力不从心。”刘方道出了安岳鞋服人的共同困境,孩子放暑假,要么把他们留在家里提心吊胆,要么硬带来厂区,只能自己在行政区或宿舍玩,我们上班也心神不宁。
这份弥漫在生产线上的“暑假焦虑”,不仅关乎万千产业工人家庭的幸福指数,更成为影响工人队伍稳定、制约企业产能释放和地方产业活力的现实痛点。
认真做作业的孩子们。
“以前每年6月下旬开始,生产线的节奏总会莫名放缓——暑假来了,请假条成倍地增长。”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人力主管方海力算起了账,“有的员工把孩子锁在家里,上班时频频看监控;有的带着孩子来公司,家长陪不了也不能安心工作;更有甚者直接请事假,一个月下来,光请假造成的产能损失就超过数十万元。”
破局:生产线旁“长”出教育空间
直面产业工人的核心诉求,2022年,安岳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将解决方案精准“嵌入”需求最前沿——在厂区内打造“厂房课堂”。这不是简单的“看孩子”,而是一项精心设计的“安心工程”。实行三年以来,这里已经为上百位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心快乐的暑假。
大学生志愿者给学生辅导作业。
走进该公司的“厂房课堂”,整齐的课桌椅和完善的教学设备令人一时忘记身处厂区。方海力摸着崭新的课桌椅介绍道:“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公司专门规划出这块采光通风都好的空间,桌椅、空调、教学设备全部配齐,孩子们的一日三餐也由公司食堂统一提供和免费供应。”
“蒋老师,这道数学题我做不来,您给我讲讲呢?”“好嘞,这道题应该……”教室内,蒋汶芳和田小雨弯下腰,一边拿着笔在书本上勾画,一边认真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孩子们讲解暑假作业。
大学生志愿者给学生辅导作业。
“前两年我们主要靠外聘老师,今年,共青团安岳县委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将‘爱心蜀托’公益性暑假托管班落地到我们这儿,精准选派了这两位优秀大学生来全职带班,解决了专业师资问题,也增添了课程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方海力表示,这些志愿者老师经过培训,精心设计了科学丰富的课程体系,确保孩子们“托得住、学得好、玩得欢”。
“我们调研发现,鞋服产业工人上班时间较长,看护需求必须无缝衔接他们的工作时间。所以我们安排志愿者老师的上班时间完全根据企业生产排班来设定,早上开得早,晚上关得晚,确保员工无论早班晚班,都能安心把孩子送来、踏实去工作。”共青团安岳县委副书记谢馨雨表示,只有精准匹配工人们的实际节奏,服务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晚上7点,下班后吃过晚饭,刘方一手牵着刚下托管课的两个儿子,一手指着几步之遥的宿舍,语气里满是轻松:“我上班路上把他们捎来,下班顺路接走,从车间到课堂再到宿舍,全程不超过5分钟。孩子三餐都免费,托管也不花钱,再也不用在暑假操碎了心。”
讲解暑假安全知识。
这种“零距离”的便利,是员工们最直接的获得感。暑假期间,小孩跟着他们住在工厂,白天上托管班,晚上一家人住在夫妻房,可以辅导他们作业,陪他们玩耍。有些时候中午有时间,还会去看看小孩,给他们带些零食和水果。
成效:“小课堂”托稳“大后方”
“‘厂房课堂’这一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孩子开心、家长安心、企业省心’的多赢,也是共青团关爱‘一小’的具体实践。”谢馨雨透露,近年来,安岳县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区支持+企业参与”的公益托管新模式,致力于让孩子们“托得住”,更在如何“管得好”、让他们度过安全充实的假期上下足了功夫。近三年,共青团安岳县委已牵头开设各类公益托管班惠及超千人次,而“厂房课堂”则是服务向产业一线深度延伸的标志。
大学生志愿者给学生辅导作业。
方海力透露,“厂房课堂”三年来的运营成本已达30万余元,包括水电、餐费、设施设备和教师聘用工资。但企业核算发现,每投入1元托管服务,能减少因员工请假带来的10元以上的产值损失,“参与托管服务的员工满意度达95%以上,这三年来员工稳定性也提升85%以上,这笔账很划算。”
孩子们的声音,更直接诉说着这片小小天地的吸引力。
12岁的周思敏已经是“厂房课堂”的“老学员”。“这里更有意思,有老师辅导作业,还有好多小伙伴一起玩。”她对比道:“以前暑假在乡下帮外婆干活,或者跟哥哥姐姐在家,很孤单。这里每天都有新活动,我更喜欢!”同样12岁的廖洋则迷上了老师们组织的抢瓶子游戏和舞蹈课,“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这些朴素的评价,是托管服务最真实的勋章。
安岳县开设在幼儿园里的公益托管班。
当流水线上的机器轰鸣声与孩子们琅琅书声、欢快笑声在同一个空间和谐共鸣,安岳的“厂房课堂”生动诠释了筑牢产业工人的“大后方”,就是守护地方经济发展的“生产线”。这一方嵌在流水线旁的小小天地,托举起的不仅是孩子们一个安全、充实、快乐的暑假,更是万千产业工人家庭“稳稳的幸福”,以及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县域扎根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它为解决普惠托育“最后一公里”难题,贡献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安岳智慧”。
全媒体记者 黄智微 阳洋 潘政吉
来源:资阳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