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扎根社区,服务为民:一名民警的温情守护

发布时间:2025-08-29 17:43  浏览量:1

清晨六点的民主路一号街坊,晨雾还未散尽,一身“藏青蓝”的王胜威已提着工作包穿行在楼栋间 —— 包里装着反诈手册、调解笔记,还有一本边角卷起的《社区民情台账》。谁能想到,这位俯身为老人调手机字体、蹲在垃圾桶旁找皮鞋的社区民警,曾是身着“橄榄绿”守护边疆的军人。从军营到社区,从保家卫国到守护“家门口的平安”,青山路派出所民警王胜威将军人的严谨作风、担当本色,揉进社区警务的每一件“小事”里,用解纷的“巧劲”、护安的“铁肩”、助人的“赤诚”,在烟火街巷间续写“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答卷。

善调解 · 巧融冰:用耐心融化邻里心结

“调解矛盾不能急,要稳得住、找得准,更得有一份坚持。”这是王胜威多年处理社区纠纷的心得。

2023 年盛夏,自由路四号街坊两对 80 多岁的老夫妻,因卫生间漏水积怨数年 —— 楼上老人觉得“自家没漏”,楼下老人堵着门要“说法”,物业多次上门都被怼了回来。55 岁的王胜威接到求助后,没先讲道理,而是扛着梯子直奔现场:扒开卫生间扣板时,灰尘落在警服上也没顾上拍;踩着高凳举着手机找漏水点,胳膊酸了就换只手;跑上跑下给老人看证据,额头上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淌。

“大爷,您看这墙皮水印,顺着管道缝渗下来的,错不了”,“大妈,咱住了四十年老邻居,修好了漏水,今后还能一起晒太阳聊天,多舒心?”他拉着双方子女开调解会,从“修复方案谁来定”到“施工期间怎么住”,一条条捋清楚;怕老人记性差,又手写了调解协议,逐字念给两位老人听。三天跑了八趟,终于解开了沉积两代人的“心疙瘩”,开工那天,两位老人还一起给王胜威递了瓶凉茶。

三年来,他联合社区“王素霞调解室”化解矛盾100多起,居民说他“会劝”,他总摆手:“哪有诀窍?不过是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守好他们的舒心日子。”

王胜威同志调解居民矛盾纠纷

强防范 · 守平安:以细致筑牢社区安全

“安全无小事,预防是关键。”王胜威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了守住老人的 “养老钱”,他成了社区里的 “移动反诈站”。每天上班先绕社区转一圈,碰到在楼下晒太阳的老人,就主动坐下来聊:“刘大妈,您手机里的‘金钟罩’注册了没?就像给您的钱袋子装了报警器,骗子一靠近就提醒!”见张大妈不会操作,他蹲在石凳旁,把手机字体调到最大,一步一步教:“点这个蓝色图标,再输身份证号,对,这样就绑定成功了。” 怕老人记不住,又在宣传册上画了简易流程图,标上自己的电话:“忘了就给我打电话,随叫随到。”

一接到诈骗预警,他立刻行动,毫不拖延。去年秋天,居民赵阿姨被“高收益理财”迷了心,躲着民警不愿见面,王胜威就在她家楼下守了两个小时——正午的太阳晒得警服后背都湿了,终于等到她出门扔垃圾。“赵姨,您攒点钱不容易,这骗子说的‘稳赚不赔’,都是钓人的钩子!”他掏出手机翻出同类诈骗案例,从“虚假平台怎么骗钱”讲到“有人被骗后跳楼”,见赵阿姨还犹豫,又赶紧联系她女儿赶来。看着女儿急得掉眼泪,听着王胜威把“血本无归” 的后果掰开揉碎了说,赵阿姨终于关掉转账页面,删掉了诈骗软件,攥着他的手直哭:“多亏你守着我,不然我这老骨头都没脸见孩子!”

他还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牵头组建了一支80人的“红色义警队”,队员里有退休工人、快递小哥,还有在校学生。他像带兵一样给义警队“训话”:“巡逻不是走形式,要注意小区里的陌生面孔,看到老人独自转账要多问一句。” 每周三晚上,他还会给义警队培训,教他们识别诈骗话术、排查安全隐患。三年来,义警队累计排查隐患100多起,解决了托管班噪音扰民、青少年机车“炸街”等问题,社居民都说:“看到王警官和义警队的红马甲,心里就踏实。”

王胜威同志在社区为易受骗群体开展反诈宣传

暖民心 · 解急难:用行动传递真诚关怀

“别着急,我帮你!” 这句口头禅,王胜威从部队说到社区,没变的是语气里的笃定,还有背后沉甸甸的担当。

2023年5月,合作道早市的修鞋匠张师傅丢了 7 双客人寄存的皮鞋,老人急得坐在路边哭。王胜威路过时,蹲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张师傅,别哭,我帮你找。”当时小区改造,监控暂时停用,他就靠双腿“扫楼”,白天问遍了周边商户,晚上下班后又在垃圾桶旁、绿化带里翻找,手上被树枝划了道小口子也没在意。第三天傍晚,终于在一名拾荒老人的废品堆里找到了用塑料袋包着的皮鞋。当他把擦干净的皮鞋送到张师傅手里时,老人握着他的手直哆嗦:“我都准备赔钱了,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他始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面对智力一级残疾的辖区居民在父亲离世后无人照料的困境,王胜威主动协调、多方联络,加速推进鉴定和收治流程,不到一个月就顺利将其安置至医院,缓解了这个家庭的沉重负担。一桩桩看似琐碎却关乎百姓安危冷暖的“小事”,在他手里从不懈怠;一次次真诚沟通、高效处置,背后是一名社区民警扎根基层、热心帮扶的生动缩影。从军营到社区,岗位变了,王胜威的 “军人底色” 却从未褪色。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包头市“钢城十佳铁警”“个人三等功”“优秀公务员”等荣誉,可他总说:“这些荣誉不是给我的,是给所有为社区平安出力的人。”

王胜威同志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春节慰问辖区困难家庭

王胜威同志荣获“十佳钢城铁警”荣誉称号

如今,每天清晨,民主路一号街坊的居民还能看到他提着工作包穿行的身影:帮老人拎菜、给孩子讲安全知识、调解邻里矛盾…… 他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行动践行着 “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社区虽小,却装着千家万户的期盼。我多跑一步,群众的安全感就多一分;多帮一把,大家的幸福感就浓一点。”朴素的话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就像一颗铆钉,牢牢“钉”在社区一线,用军人的坚韧与民警的担当,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绘就了一幅满是温情的平安画卷。

一键筑起防骗墙

采编:新闻宣传科

编辑:武 洁

一审:范志慧

二审:王 洋

三审:范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