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鞋匠给泥菩萨做鞋,菩萨托梦指他找救命粮

发布时间:2025-09-10 16:17  浏览量:1

民国二十三年的秋,老天爷像是把眼泪都哭干了。从春到秋没下过一场透雨,地里的庄稼要么旱得卷了叶,要么结的穗子比蚂蚱腿还小。咱青柳村靠山,土地本就薄,这一旱,直接断了活路。

村口的大槐树下,以前总聚着人唠嗑,现在只剩几个骨瘦如柴的孩子,蹲在地上扒拉着土,像是能从土里找出米粒似的。村里的人走了一多半,年轻的带着家小逃荒去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守着空荡荡的村子,熬一天是一天。

王老汉就是没走的一个。他六十来岁,头发白了大半,背也有点驼,是村里唯一的鞋匠。老伴走了五年,没儿没女,就守着村东头那间小破屋,屋里摆着一张掉了漆的修鞋台,台上放着他用了几十年的锥子、线轴和顶针——那顶针还是老伴当年给他打的,磨得发亮,边缘都有点卷了。

饥荒前,王老汉的生意不算差。村里谁的鞋开了线、断了底,都来找他修。他手艺好,针脚密,收费还低,有时遇到穷人家,干脆就不收钱。可现在,没人顾得上修鞋了。能走路就行,哪怕鞋底磨穿了,垫块破布接着穿;实在不能穿了,就光着脚,哪怕被石头硌得流血,也得出去找吃的。

这天早上,王老汉揣着最后半块红薯,想去后山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挖到点野菜或者草根。刚出门,就撞见邻居张婶抱着她家小柱子,急得直掉眼泪。小柱子才五岁,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嘴唇干得裂了口子,有气无力地哼着:“娘,饿……”

张婶看见王老汉,像是抓着了救命稻草,声音发颤:“王大爷,您看……您能帮我修修这鞋不?小柱子的鞋底子掉了,我想带他去山那边找找野菜,光着脚不行啊……”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只破布鞋,鞋底和鞋面早就分了家,上面还沾着泥。

王老汉接过鞋,看了看小柱子,又摸了摸自己怀里的红薯——那是他今天的口粮。他没犹豫,把红薯塞给张婶:“先给孩子垫垫肚子,鞋我给你修,不用钱。”

张婶愣了,眼泪掉得更凶:“王大爷,这怎么行?您自己都……”

“别废话,”王老汉打断她,把鞋放在修鞋台上,“你等着,半个时辰就好。”

他找出几根粗线,又从家里翻出一小块破布,铺在鞋底和鞋面之间,拿起锥子,眯着眼睛开始扎孔。他的手有点抖,不是因为老,是因为饿——昨天就吃了点树皮,今天还没沾东西。扎着扎着,锥子没拿稳,一下扎在了手指上,血珠立马冒了出来。他赶紧把手指放进嘴里吮了吮,又接着干。

半个时辰后,鞋修好了。张婶千恩万谢,抱着小柱子走了。王老汉看着她们的背影,摸了摸空荡荡的肚子,叹了口气,又拿起篮子,往后山走去。

后山的草早就被挖光了,连树皮都被剥得差不多了。王老汉走了半天,只找到几棵干黄的蒲公英,连根拔起,吹掉上面的土,就往嘴里塞。那味道又苦又涩,咽下去的时候,嗓子像是被扎了似的疼。

他走着走着,路过了村口的土地庙。那土地庙小得可怜,也就一人高,还是几十年前村民一起盖的。庙里的土地爷泥像,本来就矮矮胖胖的,这会儿更是惨——脸上的泥皮裂了好几道缝,身上长了层青苔,最显眼的是,泥像的两只鞋,一只早就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另一只也裂了大口子,露出里面的泥胎,风一吹,泥渣子就往下掉。

王老汉站在庙门口,看着土地爷的模样,心里竟有点发酸。他想起小时候,娘总带着他来拜土地爷,说土地爷管着地里的庄稼,拜了就能有好收成。那时候,土地爷的鞋还是新的,是村里的巧手媳妇们一起缝的红布鞋,看着就喜庆。可现在,村里遭了难,土地爷也“受了委屈”,连双完整的鞋都没有。

“土地爷啊土地爷,”王老汉对着泥像念叨,“不是咱村里人不孝,是实在没辙了。您看这村子,快熬不下去了……”他顿了顿,又说,“您没鞋穿,怪冷的吧?我给您做双鞋,您要是有灵,就帮帮咱村人,别让大家饿死……”

说干就干。王老汉回到家,翻箱倒柜找材料。布是没有了,他把老伴生前穿的那件旧棉袄找了出来——那棉袄是粗棉布的,早就洗得发白,里面的棉絮也板结了。他把棉袄拆开,把棉絮掏出来,留下外面的粗布;鞋底更难办,家里没木头,他看了看屋角那张快散架的旧板凳,咬了咬牙,拿起锯子,把板凳腿锯了下来,又用刨子一点点刨平,做成了鞋底的形状。

做鞋可不是容易事。王老汉虽然会修鞋,但做新鞋还是头一回。他先把粗布剪成鞋面的样子,用浆糊粘了两层,让布更挺括;然后拿起锥子,在鞋底上扎孔——这鞋底是硬木头的,扎起来特别费劲,他得用膝盖顶着锥子柄,使劲往下按,每扎一个孔,都要喘口气。手指被锥子扎了好几次,血把布都染红了,他就用布条裹上,接着扎。

第一天,他做了大半天,才把鞋底的孔扎完;第二天,他开始缝鞋面,线是他以前修鞋剩下的,颜色杂七杂八,有黑的、有蓝的,他就混着用。缝到晚上,屋里没灯,他就借着月光缝,眼睛看不清楚,就凑得特别近,直到眼睛酸得直流泪,才停下来歇会儿。

第三天早上,鞋终于做好了。那鞋不算好看,鞋面是灰白色的粗布,鞋底是木头的,缝鞋的线还露在外面,歪歪扭扭的。但王老汉看着鞋,心里却挺高兴——这是他的心意。

他拿着鞋,来到土地庙,小心翼翼地给土地爷穿上。土地爷的脚不大,这鞋不大不小,正好套上。他又把掉在地上的碎泥渣子捡起来,往土地爷的腿上补了补,虽然补得不好看,但总比露着泥胎强。

“土地爷,鞋给您穿上了,您暖和点了吧?”王老汉拍了拍手上的泥,又拜了拜,“要是您能显显灵,就给咱村指条活路,别让孩子们再饿肚子了……”

说完,他就回了家。大概是这三天做鞋太累了,又没怎么吃东西,他回到家倒头就睡,睡得特别沉,连梦都没做。

直到半夜,他突然听见有人叫他:“老王头,老王头……”

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屋里站着个老头,穿着灰布衫,戴着小毡帽,脸圆圆的,看着特别和善。他愣了愣,问:“你是谁啊?怎么进我家的?”

那老头笑了笑,说:“我是村口土地庙的,你不是给我做了双鞋吗?我来谢谢你。”

王老汉心里一惊,这才反应过来——这老头的模样,跟土地庙的泥像一模一样!他赶紧爬起来,想磕头,却被老头拦住了:“不用多礼,你帮了我,我也得帮你。咱青柳村不能就这么完了。”

老头接着说:“你明天一早,去后山的老槐树下,找第三块青石板。那石板底下,有能救全村人的东西。记住,找到之后,要分给大家,别独吞,不然就不灵了。”

王老汉还想问点什么,可那老头说完,就不见了。他猛地坐起来,才发现是个梦。窗外天还黑着,屋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窗户的声音。

“是梦吗?”他摸了摸头,有点糊涂。但他想起土地爷的话,心里又有点盼头——不管是不是梦,总得去试试,万一真有呢?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王老汉就拿着锄头,往后山走去。后山的老槐树他知道,有上百年了,树干粗得要两个人才能抱住,以前村里的人常去树下乘凉。

他很快就找到了老槐树,树下果然有几块青石板,整整齐齐地排着。他数了数,第一块、第二块、第三块——就是它了。那石板看着挺厚,上面长了层青苔,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王老汉放下锄头,试着搬了搬石板,可石板太重了,他使出全身力气,也只挪了一点点。他喘着气,心想:“这么重,我一个人肯定搬不动。”

正在这时,他听见身后有人喊:“王大爷,您在这儿干啥呢?”

他回头一看,是张婶和她男人李大哥,还有几个村民,都是去后山找吃的。张婶走过来,看见他在搬石板,就问:“您搬这石板干啥啊?这里面能有吃的?”

王老汉把昨晚做的梦跟他们说了。村民们听了,有的不信,有的半信半疑。李大哥说:“王大爷,您是个老实人,不会骗我们。不管有没有,咱一起试试,总比饿着强。”

其他村民也附和:“对,一起搬!要是真有粮,咱村就有救了!”

几个人一起上手,有的抬,有的撬,终于把那块青石板搬开了。石板底下,是一个黑幽幽的洞口,洞口用陶罐封着。李大哥伸手把陶罐抱了出来,打开盖子一看,里面竟装满了谷子!

“是谷子!黄澄澄的谷子!”李大哥激动得喊了起来,声音都发颤。村民们围过来一看,都乐坏了——那谷子虽然有点潮,但颗颗饱满,没有一颗坏的,一看就是好粮。

王老汉看着谷子,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土地爷的话是真的!

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大家回头一看,是地主刘老财来了,还带着两个家丁。刘老财骑着马,穿着绸子衫,脸上的肉一抖一抖的,看着就招人恨。

青柳村的地,一大半都是刘老财的。他平时就刻薄,收租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现在闹饥荒,他更是把家里的粮囤得严严实实的,任凭村民饿死,也不肯拿出一粒米。

刘老财看见村民们围着一个陶罐,就勒住马,大声问:“你们在干啥?那罐子里装的啥?”

李大哥赶紧把陶罐抱在怀里,说:“没……没装啥,就是点草根。”

“放屁!”刘老财眼睛一瞪,从马上跳下来,走到跟前一看,就看见了罐子里的谷子,“好啊,你们竟敢藏粮!这后山是我的地,这粮也是我的!赶紧给我拿过来!”

说着,他就让家丁去抢。王老汉赶紧拦住:“刘老爷,这粮不是我们藏的,是从地下挖出来的,是救全村人的命的,不能给你!”

“你的地?”刘老财冷笑一声,“这青柳村的山山水水,哪样不是我的?这粮在我的地上,就是我的!你们要是不把粮给我,我就把你们都抓起来,送官治罪!”

村民们都急了,有的想跟刘老财拼命,有的却怕了——刘老财跟县里的官有关系,真把他惹急了,说不定真会出事。

王老汉看了看村民们,又看了看刘老财,心里有了主意。他对刘老财说:“刘老爷,您别急。这粮到底是谁的,咱说了不算。这样,咱赌一把:您说这粮是您的,那您肯定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吧?要是这粮够您家吃一年,我认了,我给您白做十年鞋,分文不取;要是不够,这粮就得给村里分,您还得拿出您家的存粮,帮衬帮衬村里的人——您想啊,要是村里的人死光了,明年谁给您种地?谁给您交租?”

刘老财一听,心里盘算了起来:他家里囤的粮够他吃好几年,这罐子里的粮看着不多,肯定不够他吃一年。要是赢了,不仅能得粮,还能让王老汉白做十年鞋,划算;要是输了,拿出点粮也没关系,反正他家里多的是。

他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我倒要看看,这粮到底够不够!”

王老汉让村民们找来了几个大竹筐,把罐子里的谷子往筐里倒。刚开始,大家以为一罐谷子倒不了多少,可没想到,那罐子里的谷子像是倒不完似的,竹筐满了,又找了几个麻袋,麻袋也满了,最后倒出来的谷子堆成了一座小山,足有几百斤!

刘老财看着那堆谷子,眼睛都直了——这么多粮,别说够他吃一年,够他吃两年都够了!可他刚才说了,要是够吃一年,粮就是他的。他刚想开口要粮,却看见王老汉盯着他,村民们也都盯着他,眼神里满是不满。

他心里突然有点发慌,想起了王老汉说的“要是村里人死光了,谁给你种地”,又想起了土地庙的土地爷——他小时候也拜过土地爷,知道土地爷管着庄稼,要是得罪了土地爷,来年肯定没好收成。

他咽了口唾沫,突然改了口:“咳……咳,刚才是我开玩笑呢!这粮……这粮肯定是土地爷显灵,给村里人的救命粮,怎么会是我的呢?”他又对村民们说,“我家里还有两囤粮,我这就让人拉来,跟这些粮一起分,让大家都有饭吃!”

村民们都愣了,没想到刘老财会突然改口。王老汉笑了笑,他知道,刘老财是怕了——怕得罪土地爷,也怕失去村民这个“劳力”。

没过多久,刘老财的家丁就拉来了两车粮。王老汉和李大哥一起,把所有的粮都分成了份,每家每户都分到了足够吃到来年开春的粮。村里的人都哭了,有的给王老汉磕头,有的给土地庙的方向磕头。

张婶抱着小柱子,给王老汉端来了一碗粥:“王大爷,您快喝点粥,补补身子。要不是您,咱村人早就饿死了。”

王老汉接过粥,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他看着村里的人都在做饭,烟囱里冒出了烟,空气中飘着米香,心里感慨万千。

后来,青柳村的人都说是王老汉的善心感动了土地爷,才有了救命粮。有人问王老汉:“王大爷,您当时就不怕那梦是假的吗?要是挖不出粮,咋办?”

王老汉笑了笑,说:“怕啊,怎么不怕?可我想着,就算挖不出粮,给土地爷做双鞋,也是积德行善的事。再说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对土地爷敬着,土地爷也会帮着你。其实哪有什么显灵啊,我后来才想明白,那罐子里的粮,肯定是以前村里的老祖宗们怕闹饥荒,提前藏起来的,只是没人知道。我不过是做了件该做的事,正好找到了罢了。”

他又说:“这做人啊,不能太自私。你把粮分出去,救了别人,也等于救了自己。要是当时我把粮独吞了,说不定早就被刘老财抢了,还会得罪村里的人。你看现在,大家都有饭吃,来年开春一起种地,日子不就有盼头了吗?”

开春后,老天爷终于下了一场透雨,地里的庄稼又长了起来。青柳村的人都忙着种地,王老汉的修鞋台也又热闹了起来——谁的鞋坏了,都来找他修,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收费低,有时还不收钱。

村口的土地庙,村民们一起重新修了修,给土地爷刷了新的泥,还让村里的巧手媳妇们缝了双新的红布鞋,比王老汉做的那双好看多了。每次有人路过土地庙,都会进去拜一拜,也会想起王老汉给土地爷做鞋的事。

有人问王老汉:“您现在还去拜土地爷吗?”

王老汉说:“去啊,不过我不是求土地爷给我啥,是想跟他说说话,告诉他咱村的日子好了,让他放心。其实啊,真正的‘菩萨’不是泥像,是咱自己的善心。你心善了,做的事就对了,路也就通了。”

如果喜欢这个故事,麻烦各位看官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非常感谢!还想看什么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