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发声!成都地铁诬陷案,被告女子再惹众怒,当事人表明态度
发布时间:2025-09-12 09:13 浏览量:1
成都地铁诬陷案:800天维权,一个普通人的清白坚守
“要是连基本的公平都争不到,以后谁还敢为自己的清白说话?”2025年9月8日,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外,何先生对着镜头说出这句话时,眼底藏着800多天维权路上的疲惫与执拗。
当天,这起牵动全网的地铁诬陷案二审开庭,从一次善意让座到一场人生劫难,他的遭遇早已超越个人纠纷,成为公众对“诬告代价”与“名誉保护”的集体叩问。
庭审现场,证据交锋直击核心。何先生一方提交的地铁监控清晰显示,2023年6月事发时,他从未靠近指控自己“偷拍”的两名女子;
被告方则以“现场光线影响视觉”为由辩解,两名涉事女子虽到庭,却始终低着头躲避媒体镜头。
法庭未当庭宣判,走出法院的何先生坦言:“有七八成把握能赢,就想讨个真心的道歉。”
时间倒回2023年6月11日,风波的起点满是荒诞。成都地铁上,何先生见两位老人站立不稳,主动起身让座,随后低头刷手机。
两名女子突然上前拦住他,指着他鞋上的反光断言:“你在偷拍我们!”
安保人员随即带他下车核查,警方也到场细致检查,最终确认:所谓“偷拍设备”,不过是鞋饰金属件被车厢广告牌反光误导的假象。
可面对铁证,涉事女子仅一人敷衍说句“对不起”,另一人全程沉默,转身离去。
谁也没料到,这场乌龙会碾碎何先生的生活。事件经网络发酵,他成了“地铁偷拍狂”,铺天盖地的谩骂袭来。
月薪两万的销售工作丢了,新求职时只要雇主查到他的名字,面试便直接终止。
他只能靠零散的工程造价兼职和直播带货维持生计。“钱没了能再挣,可走在路上被人指指点点,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委屈,熬不住。”妻子的默默支持,成了他撑下去的底气。
2023年8月,何先生一纸诉状将两名女子及地铁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在事发地铁站连续十天播发道歉声明,并赔偿5万元经济与精神损失。
可一审判决却给了他沉重一击——法院以“被告怀疑具有合理性,现场影响范围有限”为由,驳回了他的全部诉求。
“认了,就真成了不清不楚的‘坏人’。”何先生咬牙上诉,拉锯战就此展开。法院先后组织六次调解,最长一次从清晨9点谈到深夜10点,双方为道歉的措辞、赔偿的金额反复拉扯。
更令人寒心的是,前五次调解中,两名被告仅露面一次,其余时间全由代理人出面。2024年5月,涉事女子终于在媒体上发表道歉声明,可“尽管存在误会”“虽然沟通不畅”等转折词,让何先生一眼看穿敷衍:“这哪是道歉,更像在为自己开脱。”
随着案件推进,央视等主流媒体接连发声,追问公共场合“未经核实的指控该付出多大代价”。
放眼各地,广州女子无故摔碎男孩手机、杭州男子被误指“尾随女性”、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生遭诬陷“偷东西”……类似事件里,无辜者往往要承受远超“误会”的伤害。
法律界人士指出,此案判决或将成为同类纠纷的重要标杆:若确认诬告成立,涉事者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这对厘清公共场合行为边界、强化公民名誉权保护,意义重大。
全网都在等一个二审判决。何先生的800天“较真”,戳中了“诬告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实痛点。人们期待的不仅是给他一个公道,更是想看到:当善意被曲解、清白被玷污时,法律能成为最坚实的后盾,让“随口一句指控”不再轻易毁掉一个人的人生,真正实现“既护得住潜在受害者的安全,也守得住无辜者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