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员工把拖鞋泡进珍珠盆!品牌辟谣却曝32个“贡茶”乱象
发布时间:2025-09-19 10:08 浏览量:1
近日,一段深圳奶茶店员工的 “迷惑操作” 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成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大家纷纷直呼 “三观震碎”“再也不敢随便喝奶茶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视频,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
事情发生在 9 月 17 日,地点位于深圳龙华区的一家饮品店 —— 胡记鲜味美食饮品店。视频里的主角,是一名新入职的员工,他前一天(9 月 16 日)才来应聘,17 日正式上岗,可谁能想到,仅仅上班 40 分钟,他就开始 “作妖”。
画面中,只见这位员工大大咧咧地脱下自己的拖鞋,直接放进了装有珍珠的配料盆里,还反复地在里面搅和,那动作,仿佛在进行一场奇特的 “烹饪表演”。这还不算完,紧接着,他连手都不洗,就徒手伸进盆里揉搓小料,随后又直接抓起珍珠,一股脑地装入奶茶杯。整个过程中,他还一边操作,一边拿着手机录视频,似乎对自己的 “杰作” 颇为得意,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不妥,更没考虑到消费者看到后的感受。
仔细观察视频,还能发现涉事的操作台上一片脏乱,各种食材和杂物随意摆放。而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明确要求,从业人员在加工制作食品前,必须洗净手部,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食品原料、半成品与成品应当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可这位员工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把这些规范当成了耳旁风,全流程操作都狠狠地踩在了食品安全的红线上。
视频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广泛关注。涉事奶茶店的店长在得知此事后,也是大为震惊,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积极配合警方展开调查。
当晚,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店长当机立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店内所有的奶茶材料,包括那些可能受到污染的小料,以及相关的器具,全部一股脑地扔掉,来了个 “大清理”。同时,主动停业整改,希望能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表明自己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挽回店铺的声誉。
据了解,涉事员工很快就被派出所带走调查。9 月 18 日,当地警方发布通报,该员工因涉嫌违反治安管理相关规定,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截至目前,这家门店仍处于停业状态,后续的整改情况和重新开业时间,还尚未可知。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一个有趣的 “小插曲” 出现了。由于涉事门店的门头上标有 “贡茶” 字样,不少网友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将矛头直接对准了知名茶饮品牌 “东方贡茶” ,一时间,东方贡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遭受了不少无端的指责和谩骂。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 “锅”,东方贡茶自然是坐不住了。9 月 18 日,品牌方紧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声明,进行澄清。声明中明确表示,此次事件中的涉事奶茶店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且强调,广东地区并没有东方贡茶的加盟店。
东方贡茶还在声明中详细解释了自家品牌的情况,称公司运营的品牌全称为 “东方贡茶” 及 “眷寮贡茶”,这里的 “贡茶” 二字,和 “咖啡”“柠檬茶” 一样,只是一个品类词,并非专属的商标。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 “贡茶”,有的是个体小店直接取名为贡茶,有的则是像东方贡茶这样的连锁品牌,所以呼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认准 “东方贡茶” 完整的品牌标识,避免产生混淆,错怪了无辜的品牌。
东方贡茶的这次 “躺枪” 事件,也让茶饮行业中 “贡茶” 品牌混乱的问题浮出水面,引发了大众的关注。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通过专业的餐饮数据平台 —— 窄门餐眼,对 “贡茶” 相关品牌进行了检索。这一查,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
在窄门餐眼上搜索 “贡茶”,结果令人咋舌,竟然出现了 32 条相关结果。除了东方贡茶及其旗下的眷寮贡茶外,还有古御贡茶、三品三贡茶、御品贡茶等多个品牌,这些品牌的名称五花八门,但都围绕着 “贡茶” 二字做文章,而且它们的品牌标识相似度极高。如果不是对各个品牌有深入了解,普通消费者很难从这些相似的名字和标识中,准确区分出不同的品牌 。
这种品牌标识相似、名称相近的情况,不仅给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容易让一些正规品牌在类似事件中 “躺枪”。就像这次东方贡茶,仅仅因为涉事门店门头有 “贡茶” 二字,就被网友误骂,实在是有些冤枉。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整个茶饮行业在品牌管理和规范方面的缺失,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面对这起备受关注的奶茶店食品安全事件,深圳市监局龙华局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专业素养。在接到相关线索后,他们迅速反应,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以雷霆手段捍卫食品安全的底线。
执法人员对涉事的深圳市龙华区胡记鲜味美食饮品店展开了全面细致的核查。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这家门店在基础资质方面并没有问题,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这表明它是一家合法合规经营的店铺;店内工作人员也都持有健康证明上岗,从源头上保证了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食品原材料的储藏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且均在保质期内,这说明在正常情况下,门店的食材是安全可靠的 。
然而,即便门店在硬件资质和食材存储上都做得不错,却还是在员工的 “人为污染” 这一环节栽了跟头。那名新入职员工的一系列恶劣行为,让门店的食品安全防线瞬间崩塌。他将拖鞋放入配料盆,徒手抓珍珠等举动,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的操作规范,使得原本安全的食材受到了污染,也让消费者对这家店的信任度降至冰点。
基于视频中清晰显示的食材被人为污染的事实,市场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该门店当场作出了行政处罚。责令门店立即开展全面清洁工作,要求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器具都必须彻底清洗消毒,杜绝任何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同时,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规范做好整改,从人员培训、操作流程到卫生管理,都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完善,确保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后续,市监局还将密切跟踪门店的整改情况,持续关注其食品安全状况,为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处罚结果也很快出炉。公安部门以 “危害食品安全相关违法” 为由,对涉事员工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这一处罚决定,无疑给那些漠视食品安全、肆意妄为的人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明白,任何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绝不是一句空话。
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不仅是监管部门和涉事门店备受关注,整个茶饮行业也为之震动。众多品牌纷纷站出来表态,表达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涉事行为的强烈谴责。其中,东方贡茶等品牌更是积极发声,强调 “食品安全是餐饮人的底线”,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同行的认同和响应 。
东方贡茶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对于任何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都将采取 “零容忍” 的态度。他们强烈谴责任何拿食品安全当儿戏、试图用这种恶劣行为博眼球、博流量的人,警告此类人员,如果不遵守餐饮行业的规矩,不重视食品安全,就趁早 “滚出餐饮行业”。同时,品牌方也表示,将全力支持监管部门依法严查此类事件,共同维护餐饮行业的良好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这起事件也让整个茶饮行业意识到,食品安全不仅仅是一家门店、一个品牌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行业声誉和未来发展的大事。只有所有从业者都严守底线,规范经营,才能让茶饮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赢得消费者长久的信任和喜爱。
“拖鞋奶茶” 事件的视频一经曝光,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和强烈谴责 。短短几天内,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就轻松突破了 5000 万,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焦点,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在抖音的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言辞激烈,毫不留情。“为了流量真的毫无底线,这种人就该被行业拉黑!” 一位网友愤怒地留言道,直接道出了众多网友的心声,对涉事员工为了博眼球不择手段的行为表示极度的愤慨 。还有网友幽默又无奈地调侃道:“以后喝奶茶都有心理阴影了,感觉像在喝拖鞋水。”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实则充满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对不良商家的讽刺 。
除了愤怒和调侃,部分网友还对涉事员工的行为动机产生了怀疑,质疑他是故意摆拍,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关注,获取流量。“这明显就是故意的,哪有人会真的这么干,肯定是想红想疯了。” 一位细心的网友分析道,他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大家纷纷表示,这种拿食品安全当儿戏,为了流量不惜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在是太缺德,必须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将关注点放在了小微奶茶店的监管问题上。他们担忧,像这样的小微奶茶店,可能存在很多监管漏洞,食品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些小奶茶店平时监管肯定不到位,不然怎么会出现这种事。” 一位网友忧心忡忡地评论道 。针对这一问题,不少网友呼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微奶茶店的监管力度,增加日常巡查的频次,同时也要重视对新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这起 “拖鞋奶茶” 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小微饮品店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给整个茶饮行业敲响了警钟。
首先,新员工入职培训环节存在严重缺失。涉事员工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新人,在上岗仅仅 40 分钟后就做出了如此离谱的行为,这充分表明他对食品安全的操作规范几乎一无所知。这背后反映出的,是门店在新员工入职时,没有及时、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导致员工对基本的职业操守和操作规范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 。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培训是确保员工正确操作、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新员工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合规的,哪些是绝对禁止的,从而在工作中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然而,在这起事件中,涉事门店显然忽视了这一关键环节,为食品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其次,门店的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形同虚设。在涉事员工进行一系列违规操作的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员及时制止,这说明门店在日常运营中,缺乏有效的实时监督机制。员工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不仅会对食品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也反映出门店管理的松散和混乱 。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应该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加强管理人员的巡查频次等方式,确保员工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一旦发现员工有违规行为,要立即进行制止和纠正,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
其实,小微奶茶店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个例。根据 2024 年的餐饮行业报告显示,在全年的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投诉中,小微奶茶店的投诉量占比高达 68%,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 “重灾区”。而这些投诉,大多集中在 “员工操作不规范” 和 “食材储存不当” 这两个方面,与此次 “拖鞋奶茶” 事件所暴露的问题高度吻合 。这也进一步说明,小微奶茶店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确实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 。
对于小微奶茶店来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加强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完善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在新员工培训方面,可以邀请专业的食品安全专家进行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员工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操作规范。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只有考核合格的员工才能正式上岗 。在日常监督管理方面,要加大投入,安装监控设备,加强管理人员的巡查力度,对员工的操作进行实时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微奶茶店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让消费者喝到安全、放心的奶茶 。
这起 “拖鞋奶茶” 事件,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在享受美味奶茶的同时,食品安全绝不能忽视。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在购买奶茶时,该如何避开这些食品安全 “雷区”,确保自己喝到的是安全、放心的奶茶呢?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避坑指南 。
在选择 “贡茶” 类饮品时,品牌的辨别至关重要。由于市场上 “贡茶” 品牌众多,且标识相似,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确认品牌的完整名称,比如 “东方贡茶”“眷寮贡茶” 等,尽量避免选择那些仅标注 “贡茶”,无前缀或后缀的个体小店 。这些小店往往缺乏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把控,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为了进一步确保购买到正规品牌的奶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品牌官网、官方 APP 等渠道,查询门店的资质信息,确认其是否为品牌授权的正规门店。如果在查询过程中发现门店信息不匹配,或者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那么很有可能是 “山寨店”,建议谨慎购买 。
消费时,尽量选择有 “明厨亮灶” 窗口的门店。“明厨亮灶”,简单来说,就是餐饮服务提供者采用透明玻璃、视频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餐饮服务相关过程的一种形式。通过 “明厨亮灶”,消费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后厨员工的操作是否规范,卫生是否合格 。
在观察过程中,重点留意员工是否戴手套、口罩,操作前是否洗手。按照餐饮行业的卫生标准,员工在接触食材、制作饮品时,必须佩戴干净的手套和口罩,并且要在操作前彻底洗净双手,以防止细菌、病毒等污染物沾染到食品上 。如果发现员工存在徒手接触食材、器具脏乱、操作区域卫生差等情况,应立即向市监局(12315)或门店负责人反馈,同时拒绝购买涉事产品,以保障自己的饮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