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打工30年,领了福建的退休金,现在农村老家养老

发布时间:2025-09-19 03:07  浏览量:2

我叫蓝金海,1964年出生在江西赣南革命老区一个山沟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兄弟姐妹五个,田少粮缺,吃饱饭都是件难事。初中毕业我就没再读书了,留在家里帮着干农活。可光靠种地,实在难以撑起一个家。1988年,我跟同村的堂哥一起,踏上了去福建的路。临走前,我母亲塞给我一卷零钱,总共不到八十块,还有一袋子番薯干,那就是我最初的盘缠。

这是老家屋后的菜园子,我自己种了些菜

我们第一站到了泉州。那时候泉州还没现在这么繁华,到处是工地,工厂也多是低矮的厂房。因为我学历低,又没什么手艺,只能做些体力活。最早进的是晋江一家叫恒丰的鞋厂,做运动鞋贴底的。流水线的活儿,一天站十个小时,下班时腿都麻了。流水线上不能停,一停整条线都受影响,线长就会喊。所以我连水都不敢多喝,就怕总跑厕所。

我第一份工作的鞋厂旧址

那时候外来工都要办暂住证,有时候晚上治安队会来查房。我们六个人挤一间出租屋,有一次我没来得及办证,差点被带走,最后还是在厂里做主管的一个老乡帮我说情才放过我。现在想想,那段日子是真的难。

我在鞋厂做了差不多六年,后来听说石狮那边服装工价高,就跟着老乡换了厂。服装厂比鞋厂更考验细心,剪线头、熨衣服、打包装箱,每个环节一样不能错。我那时眼睛好,手脚也快,一个月能多拿点儿加班费。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厂里开始给我们交社保。一开始我不懂,觉得扣掉自己一部分钱不划算,几个老乡商量着要去退保。幸亏车间主任是本地人,心肠好,劝我们说:“这钱现在看不见,将来老了才有依靠。”我就信了他,没退。

当年的外来人口登记卡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我这辈子最对的决定之一。

九十年代末,我又换过一次工作,去了惠安一家食品厂,做鱼丸、肉饺的。机器流水线上一个个丸子滚出来,我们就负责分装、冷冻。厂里包吃,经常能吃到一些次品丸,那段时间我都吃怕了,到现在都不太敢吃火锅料。但厂里待遇不差,社保一直没断过。

最后一份工,是我45岁之后的事。年纪大了,手脚没以前利索,眼睛也没以前好,我就去找轻松点的活儿。通过一位江西老表的介绍,我去泉州一家连锁酒店做保洁。每天换床单、扫厕所、补充洗漱用品,活不算重,就是走路多。但我做得认真,从不偷懒,客人落下的手机、钱包我都交到前台。部门经理信任我,让我一做就是十多年。

酒店这份工作一直做到我60岁。退休前,人事经理专门找我聊,帮我核对社保缴费年限。我一共在福建缴了28年社保,主要是服装厂和酒店缴的,鞋厂和食品厂也各缴了几年。2024年7月,我在泉州社保局办了退休手续,八月开始,每个月能拿到2100多元的养老金。

钱不算多,但我挺知足。和我一起出来打工的老乡中,有不少人中途断保、退保,现在只能靠儿女补贴,或者还要继续打零工。而我,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人,能拿到这份养老金,心里踏实得很。

中国运动品牌-安踏厂房旧址

三十年来,我待过四个厂、一家酒店,从没跟人吵过架,也没犯过大错。我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发大财,但遇到的厂子和公司都还算正规,该签合同签合同,该缴社保缴社保。这是我运气好。

今年我正式领退休金第四年,我决定回江西老家养老。泉州虽好,但终究不是根。老家还有几亩田、一栋老屋,我打算简单修整一下,种点菜、养几只鸡,平时和村里的老人下下棋、聊聊天。儿子女儿都在外面安了家,他们过得好,我也不用他们多操心。

我们这一代打工者,像候鸟一样飞来又飞回。年轻时候出来挣生活,年老时候回去度余生。能带上一份养老金回家,我是真的感恩。

社保卡,没想到成了晚年生活的保障

你们呢?在福建哪些地方打过工?社保交了多久?还有几年退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