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34岁支教老师离世!扎根山村8年,遇难原因心痛,遗物一双鞋
发布时间:2025-09-23 16:08 浏览量:1
文|闰土的叉
编辑|闰土的叉
她总说“明年再回家”,可她再也回不了家了。
34岁的姑娘宓泽在四川大凉山支教8年后不幸遇难。
前半生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所以她拼尽全力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孩子,托举孩子。
可谁也没想到,在托举孩子的同时,她的生命也彻底留在了大山里。
谁也没想到,那条她走了无数遍、能精准说出名字的山路,最终成了她生命的终点。
其实在2017年之前,宓泽的生活和大山毫无关联。
26岁的她在淄博一家公司当文员,每天踩着点上班对着电脑处理文件,晚上回家能吃到爸妈做的热饭,日子安稳得像一汪平静的水。
那时候她从没没想过,自己会放弃这一切,去一个连买菜都要翻两座山的地方。
而改变的契机正是同事无意让她看的一组照片。
那天中午,曾去四川支教的同事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她看,宓泽看到大凉山的孩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鞋子露着脚趾。
隔着略带年代感的照片就能感觉到孩子们生活的艰苦,可他们眼睛亮得像星星,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的高原红衬得格外干净。
宓泽盯着照片看了很久,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于是那天晚上,宓泽跟爸妈说想去支教。
老两口没当回事觉得她就是一时兴起,年轻人总想出去闯闯顶多待一年就会回来,他们没拦着也只叮嘱她“照顾好自己”。
没人知道,宓泽是铁了心的。
从淄博到四川凉山美姑县要先坐十几个小时火车到成都,再转汽车往山里走,最后一段路连汽车都进不去只能搭村民的摩托车。
有几段山路太陡摩托车也上不去,她就拖着行李箱,一步一步往合觉莫小学挪,鞋底磨得发疼,汗把衣服浸透了好几回。
来到这里之前宓泽想过这里穷,但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宓泽还是愣了。
土坯房搭的教室,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挡着风,学生们的桌子是旧的,有的腿还垫着石头。
作为教师她住的地方更简单,一间小土屋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灶台,要自己捡柴火做饭,要去几里外的山涧挑水。
宓泽支教的学校
从小被爸妈宠大的宓泽,哪里干过这些活?
刚开始做饭,要么把饭煮得夹生硌牙要么炒个青菜都能糊成炭,山里天气变得快,早上还晴天中午就下大雨,她没来得及添衣服连着感冒了好几回,夜里咳嗽得睡不着。
可她没跟家里说一个苦,每次打电话她只在电话里笑着说“这里挺好的,孩子们都很乖”。
除了生活上的苦之外,宓泽在教学上的苦也不断逼迫她成长。
因为她不是教育专业出身的,上学时学的文科跟教书八竿子打不着,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她看着底下几十双眼睛手心全是汗。
山里的孩子们,有的连最基础的“你我他”都认不全,那时候她才真正明白,大山里的教育比她想的难得多。
更让她感到困苦的是山里家长们的思想相对落后,有些家长觉得读书没用,不如早点回家干活,有个甚至直接略过孩子要求他们辍学。
合觉莫村有个叫惹古的男孩家里穷,爸妈让他回家放牛,宓泽去了3次都被堵在门外只希望能把他劝回学校。
还有个叫吉牛乌作的女孩,爸妈总把“女孩子迟早要嫁人读书白费钱”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宓泽往她家跑了五趟始终不愿放弃。
8年里,这样被她劝回学校的孩子一共有17个。
对于这个90后女孩来说,这群没有血缘关系的学生们就是她的孩子。
支教满一年的时候爸妈给宓泽打电话催她回家让她别在山里耗着,赶紧回去找工作结婚。
但她舍不得那些孩子又实在不愿看到父母伤心,她回家不到俩月就拎着行李箱回了大凉山。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只是从那以后,“明年就回来” 成了她对父母最常说的话并且一说就是8年。
这 8 年里,她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支教老师,成了当地公益支教团队的负责人,管着15个老师和200多个学生。
为了方便给孩子们买生活用品她攒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山路上的坑坑洼洼,她闭着眼睛都能躲开。
每月1000多块的支教补贴她一半用来给爸妈买家电,另一半全花在孩子们身上。
可她自己的日子过得很俭省,衣服穿了好几年舍不得扔,运动鞋补了又补穿了一年又一年。
对孩子们她问心无愧,但对家人她满是愧疚。
30岁那年爸爸因为心衰住院,姐姐给她打电话时她正在山里送一个生病的孩子去镇上医院,等她赶回家爸爸已经出了院。
2024 年春节宓泽回淄博过年,她告诉父母等这批孩子小学毕业就回家,可这个承诺,永远没能实现。
今年5月23日早上,宓泽骑着摩托车下山要去镇上取给孩子们订的六一礼物。
那条路她走了无数遍,哪里有弯哪里有坑,她都一清二楚,可那天,不知道是山路湿滑还是突发意外,摩托车翻了,她也再没能站起来。
妈妈和姐姐连夜赶到凉山,整理她的遗物时哭的上不来气。
翻来翻去只有几样东西,补了五次的运动鞋、记着学生病情的病历本、没做完的工作清单,还有一本采购礼物的记录本,除此之外没有一样她的。
宓泽的葬礼上,合觉莫村的村民几乎都来了。
有人凌晨就从山里往过赶,有的带着孩子,有的拿着代表彝族最高的礼仪的哈达,他们要送这位好老师最后一程。
山路太窄来的人太多,当地不得不实行交通管制,可还是有村民站在山坡上远远地朝着灵堂的方向鞠躬。
几天后,远在淄博的宓泽爸妈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20多封学生写的信。
老两口看着这些信,才真正明白女儿在大山里的8年,到底做了什么。
宓泽走后,网上 “山东支教老师遗物曝光” 的话题火了。
有网友晒出自己几千块的限量款运动鞋,对比宓泽那双补了五次的鞋,忍不住感慨:“这双补丁鞋,是她在大山里最珍贵的勋章。”
也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好的人,补贴那么少还愿意坚持?”
让人欣慰的是当年她带的第一批学生里有好几个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有的学生已经参加了高考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又了宓泽的事情后,合觉莫小学变了样,山里的路修起来了,网络通了,学校有了新窗户和学生食堂,孩子们再也不用在漏风的教室里上课。
可最好的宓泽就像一颗流星在最亮的时候消失了。
34岁的宓泽把8年青春埋在了大凉山,可她的名字会被孩子们记一辈子,她的故事会被更多人听见。
她的光也会继续照亮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的路,因为这束光从来都没有灭过。
信息来源:闪电新闻
参考资料:
1.淄博日报:《1991年出生的淄博女孩宓泽,将自己最美的8年青春永远定格在了支教的大山里》
2.闪现新闻:《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合觉莫小学支教了8年的山东淄博女孩宓泽》
对此,您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赞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