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少女捡双鞋,当晚男鬼找她结阴婚,借口来月事逃过一劫
发布时间:2025-09-25 20:34 浏览量:1
宋仁宗庆历年间,江南水乡的梧桐镇上,有个叫芸娘的姑娘,年方二八,与母亲相依为命。父亲早逝,留下一个小小的绣庄,母女二人靠着接些绣活勉强维持生计。
这年清明,芸娘照例去城郊山上给父亲扫墓。下山时,天色已近黄昏,她为抄近路,走了条少有人行的小径。路经一片荒废的宅院时,草丛中一抹鲜艳的红色吸引了她的目光。
走近一看,竟是一双精美的绣花鞋。鞋面用金线绣着并蒂莲,鞋头各缀一颗圆润的珍珠,虽沾了些泥土,仍看得出做工极为精细。
“这样好的鞋子,怎会丢在此处?”芸娘四下张望,不见人影。心想或许是哪家小姐不慎遗失,明日可打听一下失主。
她将鞋子包好放入篮中,匆匆回家。母亲周氏见鞋子后,脸色微变:“这绣工不寻常,像是...冥婚用的鞋。”
芸娘心中一颤,细看鞋子,果然发现鞋底绣着奇怪的符纹。周氏劝她明日将鞋子放回原处,芸娘点头应下。
当夜,芸娘将鞋子放在外间桌上,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约莫三更时分,她忽然听到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她的房门外。
门无声自开,一个身着红袍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他面色苍白,却容貌俊秀,眼神直勾勾地盯着芸娘。
“娘子既收了在下的聘礼,今夜便是你我成婚之期。”男子声音飘忽,带着一股寒气。
芸娘浑身发抖,缩在床角:“你、你是何人?我何曾收过你的聘礼?”
男子指向外间桌上的绣花鞋:“这双鞋便是在下的定礼。我乃前村张府独子张玉郎,三年前病故,家父为我寻一门阴亲已久。今日你拾鞋,便是应了这门亲事。”
芸娘想起母亲的话,心知遇上了鬼魂结亲。她强自镇定,脑中急转,忽然心生一计。
“公子既来提亲,当知人间礼数。”芸娘尽量使声音平稳,“小女子今日身子不便,正值月事,按规矩不宜行房事成礼。还请公子宽限几日。”
张玉郎闻言,眉头微皱,似在思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
片刻后,他缓缓道:“既然如此,三日后我再来迎娶。这期间,娘子需好生保管聘礼,若鞋子有失,休怪我不客气。”
说完,身影渐渐淡去,房门自动关上,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芸娘一夜无眠,天刚蒙蒙亮,便急忙将此事告知母亲。
周氏听后脸色煞白:“果然是冥婚鞋!那张府确是本地富户,独子三年前病逝后,张家便搬离此地,据说曾重金寻人结阴亲。”
母女二人商议,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决定去找镇东的清虚观主求助。观主年过七旬,是当地有名的道士,精通符箓法术。
清虚观主仔细察看绣花鞋后,神色凝重:“此鞋确实被下了阴婚咒,你既拾之,便是应了这门冥婚。那张玉郎怨气未散,三日后必来索命。”
芸娘跪地求救:“求观主救救小女子!”
观主扶起芸娘:“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此咒,需查明张玉郎真正的死因。我怀疑他并非普通病故,否则不会怨气如此之重。”
他交给芸娘一道护身符,嘱咐她随身携带,可保三日平安。同时答应暗中调查张玉郎之死。
回家后,芸娘心神不宁,母亲周氏却若有所思:“张家...我似乎记得一些事情。”原来周氏年轻时曾在张府做过绣娘,对张家有所了解。
“张老爷为人苛刻,张公子却温文尔雅,与家中丫鬟秋云情投意合。后来秋云不知何故投井自尽,不久张公子也病逝了。”周氏回忆道。
芸娘觉得此事或许与秋云有关,决定去寻访曾在张府做工的旧人。经过多方打听,她找到张家老仆福伯,如今在邻镇卖豆腐。
福伯起初不愿多言,在芸娘诚恳请求下,终于道出实情:“公子并非病故,而是为秋云殉情。张老爷反对他们相好,强行将秋云许配给他人,秋云投井自尽。公子伤心过度,绝食而亡。”
“那张老爷为何要为他们结阴婚?”芸娘不解。
福伯叹息:“老爷后悔不已,想完成公子心愿,但活人谁愿与死者成婚?于是想出此法,将公子生前为秋云订做的绣花鞋施咒,作为冥婚信物。”
芸娘恍然大悟,但新的疑问又生:“既然如此,鞋子为何会出现在荒宅中?”
福伯摇头表示不知。芸娘返回镇上,将所得信息告知清虚观主。
观主掐指一算,面色突变:“不好!明日便是第三日,而今日恰是秋云的忌辰。若老道所料不差,今夜必有变故!”
果然,当夜二更时分,芸娘被一阵凄婉的哭声惊醒。推开窗一看,月光下,一个白衣女子正站在院中,面向她的窗户。
“还我鞋来...”女子声音幽怨,面容惨白,眼角带血。
芸娘吓得魂飞魄散,紧握护身符:“你、你是秋云?”
女鬼点头:“那鞋本是玉郎赠我之物,被张老爷夺去施咒。我怨气不散,无法超生,只得游荡人间。”
芸娘鼓起勇气问道:“你要我如何相助?”
秋云的鬼魂飘近窗前:“明日午夜,张玉郎会来迎亲。你需在他到来前,将鞋子送至我坟前焚化,并念诵往生咒,如此可解咒怨。”
“可是清虚观主说需查明真相...”
“观主好意,但不知全情。”秋云泪眼婆娑,“张老爷不仅拆散我们,还隐瞒了玉郎的真正死因。玉郎非是绝食,而是被其父误推坠楼而亡。张老爷为掩人耳目,谎称病故。”
芸娘震惊不已:“竟有这等隐情!”
秋云的身影开始模糊:“记住,明日午夜前...否则玉郎将永世不得超生...”话音未落,鬼魂已消散在夜色中。
次日清晨,芸娘将夜见秋云之事告知清虚观主。观主沉吟片刻:“若其所言属实,则需重新谋划。单纯焚鞋恐不足以化解如此深的怨气。
他取出一面古铜镜递给芸娘:“此镜可照见鬼魂真言。今夜张玉郎来时,你先以此镜照他,确认秋云所言真假,再见机行事。”
忐忑中,夜幕降临。芸娘将绣花鞋放在桌上,手持铜镜静待。母亲周氏被她劝去邻家借宿,以免受到牵连。
三更梆响,阴风骤起,房门自开。张玉郎再次出现,这次身着大红喜服,身后隐约可见一顶纸扎的花轿。
“娘子,吉时已到,请随我入府成亲。”张玉郎伸手来拉芸娘。
芸娘举起铜镜:“张公子且慢!请看此镜!”
镜中映出的不是俊秀公子,而是一个头破血流、面目狰狞的鬼影。张玉郎见状大惊,后退数步。
“你不是病故,而是坠楼身亡,对吗?”芸娘鼓起勇气问道。
张玉郎的鬼魂沉默片刻,终于点头:“父亲不愿我与秋云相好,那日争执中,他失手将我推下楼梯...事后对外宣称我病故。”
“秋云也是因此投井自尽?”
“正是。”张玉郎泪流满面,“我魂灵不散,非为害人,只求与秋云冥婚团聚。父亲为赎罪,施此阴婚咒,寻找合适女子代替秋云。”
芸娘心中怜悯,但仍坚定道:“公子情深,但秋云姑娘为你舍命,你岂可另娶他人?即便在阴间,也当忠贞不二。”
张玉郎如遭雷击,呆立当场。良久,他长叹一声:“姑娘言之有理...我执念成狂,险些害了无辜。”
这时,秋云的鬼魂也悄然出现,两鬼相望,泪眼婆娑。
芸娘见状道:“我愿助二位完成心愿,但需依我之计。”
她取出绣花鞋:“这本是张公子赠予秋云之物,理当归还。不如就在今夜,我为你们主婚,完成冥婚之礼,然后一同往生。”
二鬼感激涕零,点头同意。芸娘便在家中简单布置喜堂,为二鬼主婚。礼成刹那,两道金光从天而降,照在二鬼身上。
张玉郎与秋云的魂魄渐渐透明,面容恢复安详。临别前,张玉郎告诉芸娘:“荒宅地下埋有张家不义之财,你可取之助人,算是我们的谢礼。”
鬼魂消散后,芸娘疲惫不堪,沉沉睡去。次日,她将经历告知清虚观主。观主赞叹她善心感天,并陪同去荒宅,果然掘出一箱金银。
芸娘用部分钱财翻修绣庄,余下大多资助贫苦。她将此事略作改编,绣成一套《冥婚奇缘》的绣品,广为流传,警示世人勿轻拾来历不明之物。
一年后,芸娘嫁与镇上一位善良的年轻书生,夫妻恩爱。洞房花烛夜,她梦见张玉郎与秋云携手而来,含笑致谢,说他们已得超生,来世再续前缘。
从此,梧桐镇流传一句俗语:“路不拾遗,夜不愧影”,提醒人们不贪不义之财,不做亏心之事。而芸娘的故事,也成了民间口耳相传的警世传奇。
多年后,芸娘的女儿出嫁前,她将这段经历细细告知,并赠她一双自己绣的平安鞋,鞋内绣有护身符咒,保佑一生平安。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一念之善可解千劫。”芸娘常对晚辈们说,“莫贪意外之财,莫惧意外之灾,心存善念,自有天佑。
这便是绣花鞋冥婚的故事,在江南一带流传至今,成为许多老人教育后辈的经典案例。而那双传说中的绣花鞋,据说至今仍藏在某个角落,等待着下一个有缘人。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