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货郎夜过乱葬岗,捡回绣花鞋,鞋中女鬼:我救你三次命
发布时间:2025-09-27 18:26 浏览量:1
民国二十三年,豫西伏牛山下的李家坳,出了个叫李狗剩的货郎。这名字是他娘给起的,说贱名好养活,可他命不算顺,三岁没爹,十五岁娘又得了肺痨,药罐子不离身。为了凑药钱,狗剩挑着一副货郎担,走村串巷跑买卖,哪怕是天黑路远的深山村落,只要有人买东西,他也敢去。
入秋的一天,狗剩往山后的王家坪送货,耽误了时辰。等卖完最后一包针脚线,日头早沉了底,只留西天一抹暗红。王家坪的王老汉劝他:“狗剩,别赶夜路了,后山那乱葬岗邪性得很,前阵子还有猎户说见着白影飘呢。”
狗剩摸了摸怀里刚赚的铜钱,想着娘还等着买药,咬咬牙道:“谢叔好意,俺娘还盼着药呢,晚了药铺就关门了。”他紧了紧货郎担上的布条,挑着“叮铃哐啷”的铜铃,借着微弱的月光往回赶。
后山的路本就崎岖,入了夜更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货郎担上的铜铃在寂静的山里响着,倒成了唯一的壮胆声。快到乱葬岗时,忽然一阵阴风刮过,铜铃“叮”地一声哑了火。狗剩心里一紧,攥紧了担头的扁担——那是他特意削的硬木扁担,一头包了铁,能当武器用。
“谁?”他大着嗓子喊了一声,回音在空荡的山坳里打转。
风里没应声,倒传来一阵细碎的“窸窸窣窣”声。狗剩借着月光眯眼瞧,只见乱葬岗的土坡下,不知何时多了个红影,像是只绣花鞋。他本不想多管闲事,可那鞋绣得精致,鞋面是正红的绸缎,上面绣着缠枝莲,针脚细密,看着就不是凡物。
“莫不是哪个姑娘路过掉的?”狗剩心里嘀咕。他走南闯北见过些世面,知道这样的绣花鞋值不少钱,要是能还给失主,说不定能得些赏钱,正好给娘抓药。这么一想,他便放下货郎担,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捡。
鞋子入手冰凉,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的。狗剩正想抬头看看四周有没有人,忽然听见耳边传来一声低低的啜泣,那声音又细又软,带着说不尽的委屈:“大哥,你捡了我的鞋,可得还我啊……”
狗剩吓得一哆嗦,鞋“啪嗒”掉在地上。他猛地后退两步,扁担横在胸前,颤着声问:“谁?谁在说话?”
月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亮了眼前的景象——那只绣花鞋旁,不知何时站了个穿红衣的姑娘,身形单薄,脸藏在阴影里,只能看见乌黑的头发垂到腰际。更怪的是,她的脚边没有影子,裙摆像是飘在半空。
“俺……俺不捡了,还给你!”狗剩转身就要跑,却被姑娘的声音拦住:“大哥莫怕,我不是害你的鬼。你仔细想想,这三个月来,你是不是躲过三次大难?”
狗剩一愣,脚步停住了。这话说得蹊跷,他确实遇到过三次险事。
第一次是上个月,他往东山送完货,走在山路上,忽然听见头顶有响动。他本来想抬头看,却不知怎的脚下一滑,摔在路边的土沟里。刚爬起来,就看见一棵碗口粗的松树倒在他刚才站的地方,树干上还压着块大石头,要是慢一步,非得被砸成肉泥不可。当时他只当是自己运气好,没往深处想。
第二次是十天前,他挑着货郎担过独木桥。那桥年久失修,木板都朽了。他走到桥中间时,忽然一阵风刮来,货郎担晃了晃,他眼看就要掉下去,却不知被什么东西扶了一把,稳稳站定。等他站稳了再看,桥下是湍急的河水,掉下去肯定活不成。他当时以为是自己手劲大,扶住了扁担。
第三次就在三天前,他路过镇上的三不管巷,被张屠户拉去喝酒。张屠户平日里横行霸道,从不把他这穷货郎放在眼里,那天却格外热情,一个劲地劝他喝掺了酒的茶水。他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对,正想再喝,忽然肚子疼得厉害,跑去茅房蹲了半个时辰,回来时张屠户已经不见了,桌上还放着个空药包。后来他才听说,张屠户最近赌钱输了,欠了不少债,专挑孤身的路人下手,谋财害命。
“你……你怎么知道这些?”狗剩的声音还是发颤,但好奇心压过了恐惧。
红衣姑娘往前挪了半步,月光照在她脸上,露出一张苍白却清秀的脸,只是眼睛红肿,像是哭了很久。“因为,这三次都是我救的你。”
狗剩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扁担差点掉下来:“你……你为啥救俺?俺不认识你啊。”
姑娘低头看了看地上的绣花鞋,眼泪“吧嗒”掉在鞋面上,却没渗进去,直接滚落在土里。“我叫翠儿,本是前镇药铺王掌柜的女儿。三个月前,我爹收了一批赈灾药,却被保长和张屠户合伙劫了,他们还怕我爹报官,就把我俩推下山崖……我爹当场就没了气,我被树杈挂住,临死前把记着他们劫药的账本碎片,缝在了这绣花鞋里。”
翠儿的声音哽咽着,“我死了之后,魂魄被困在这乱葬岗,因为怨气太重,离不开。那天见你挑着货郎担经过,身上带着我爹药铺的药香——你娘吃的药,就是我爹生前配的方子。我看你是个老实人,又念着药铺的情分,就想着护你周全。”
狗剩这才明白,难怪娘总说吃王掌柜的药管用,原来还有这层渊源。他看着翠儿可怜的样子,心里的恐惧渐渐消了,只剩下同情:“那……那你找俺,是想让俺帮你报仇?”
翠儿点点头,声音带着恳求:“保长和张屠户拿了赈灾药,转手卖给了山匪,赚了大钱,还对外说药被抢了。山下的村民得了瘟疫,没药治,已经死了好几个了。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求你把这绣花鞋里的账本碎片拿出来,交给县里的李县丞——他是个清官,一定能为我们父女报仇,还村民们公道。”
狗剩攥紧了拳头,他想起王家坪的王老汉说过,村里已经有两个孩子得了瘟疫没了。他咬了咬牙:“翠儿姑娘,你放心,这忙俺帮!只是……这账本碎片在哪?俺咋没看着?”
翠儿指了指绣花鞋的鞋跟:“你把鞋跟的线挑开,里面就是。还有,张屠户和保长今晚要在城隍庙分赃,你要是能拿到他们分赃的证据,就更稳妥了。”
狗剩赶紧捡起绣花鞋,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剪刀,小心翼翼地挑开鞋跟的线。果然,里面藏着几片撕碎的麻纸,上面用毛笔写着药名和数量,还有保长的画押。他把碎片揣进怀里,刚要说话,忽然听见远处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是张屠户他们!”翠儿的声音紧张起来,“我得走了,阳气重的地方我待不住。你记住,城隍庙的香炉下面,有他们藏的银子和账本,拿的时候别碰明火。”说完,她的身形渐渐变淡,最后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绣花鞋里。
狗剩赶紧把绣花鞋塞进怀里,挑起货郎担,躲到旁边的灌木丛后面。不一会儿,就见张屠户和保长带着两个跟班,骂骂咧咧地走过来。
“他娘的,那李县丞最近查得紧,要是被他发现咱们卖药的钱,可就完了。”保长的声音尖细,带着不安。
张屠户拍了拍胸脯:“怕啥?城隍庙那地方邪性,没人敢去。等过了这阵子,咱们把钱运到城里,谁能找得着?对了,上次那货郎,本来想弄了他,没想到他跑了,不会出啥岔子吧?”
“一个穷货郎而已,死了都没人替他喊冤。”保长啐了一口,“快走,别耽误了分赃。”
几个人走远了,狗剩才从灌木丛里出来。他心里又怕又急,怕被张屠户他们发现,又急着去城隍庙拿证据。他定了定神,挑着货郎担,绕着小路往城隍庙赶。
城隍庙在镇子东头,荒废了好些年,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大殿里的城隍爷像也落满了灰尘。狗剩推开虚掩的庙门,借着月光往里走。大殿里阴森森的,只有香炉里插着几根残香,散发着淡淡的烟味。
他按照翠儿说的,走到香炉前,蹲下身摸了摸香炉下面。果然,香炉是活动的,他用力一搬,香炉移开了,下面露出一个黑布包。他刚要伸手去拿,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大喝:“好你个偷东西的贼!”
狗剩吓得一回头,只见张屠户和保长站在庙门口,手里拿着刀,脸上带着狞笑。原来他们早就发现有人跟着,故意引他来城隍庙。
“狗剩,没想到是你这穷小子!”张屠户一步步走近,“看来上次给你喝的药不够劲,没把你弄死。今天正好,把你埋在这城隍庙,神不知鬼不觉。”
保长也阴笑道:“你怀里是不是揣着翠儿那小贱人的东西?交出来,我让你死得痛快些。”
狗剩知道自己跑不掉了,他紧紧攥着怀里的绣花鞋,忽然想起翠儿说的“别碰明火”。他眼睛一转,瞥见旁边供桌上有半截蜡烛,心里有了主意。
“俺凭啥给你们?”狗剩故意拖延时间,慢慢往后退,“你们劫赈灾药,害死人命,迟早会遭报应的!”
“报应?老子就是报应!”张屠户怒吼着扑过来。狗剩猛地抓起供桌上的蜡烛,往旁边的草堆扔去。干草遇火就燃,瞬间烧了起来。
“不好,着火了!”保长尖叫起来。张屠户也慌了神,火势越来越大,浓烟呛得他们直咳嗽。
狗剩趁机抱起黑布包,往庙外跑。张屠户和保长不甘心,在后面追。刚跑出庙门,忽然听见“叮铃哐啷”的铜铃声——原来是狗剩的货郎担忘在了庙门口,被风吹得响了起来。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吆喝声:“救火!快救火!”原来是镇上的巡夜兵丁,看见城隍庙着火,赶了过来。
张屠户和保长吓得脸色惨白,转身就想跑,却被兵丁们团团围住。领头的正是李县丞,他是接到村民举报,说张屠户和保长行踪可疑,特意带人来查的。
狗剩赶紧跑过去,把怀里的账本碎片和黑布包递给李县丞:“李大人,这是他们劫赈灾药的证据!保长和张屠户还害死了药铺的王掌柜和翠儿姑娘!”
李县丞打开黑布包,里面是一锭锭银子和一本完整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们劫药卖药的经过。再看账本碎片,正好和账本对上。张屠户和保长见状,瘫在地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保长和张屠户被关进了大牢,他们藏的赈灾药也被找了出来,分发给了得了瘟疫的村民。村民们的病渐渐好了,都夸狗剩是个英雄。
狗剩拿着官府给的赏钱,给娘抓了药。他娘吃了药,病情也好转了不少。那天晚上,他又梦见了翠儿,她穿着一身干净的白衣,脸上带着笑容,对他说:“大哥,谢谢你帮我和爹报了仇,我可以安心走了。这绣花鞋留给你,以后遇到难处,它能帮你。”
醒来后,狗剩发现怀里的绣花鞋变得暖暖的,不再像之前那样冰凉。他把绣花鞋珍藏起来,依旧挑着货郎担走村串巷,只是再也不怕走夜路了。
后来有人问他,怕不怕鬼。狗剩总是笑着说:“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就算遇到鬼,也会帮你。”这话传到了十里八乡,成了人人都懂的道理。而货郎夜遇鬼鞋的故事,也随着他的货郎担,在伏牛山下流传了下来。
这故事里,狗剩的老实善良救了人也救了己,张屠户的贪婪狠毒最终害了自己。不知道你有没有遇见过“举手之劳帮了别人,最后反过来被人帮”的事?或者你觉得翠儿藏证据的法子够巧妙吗?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