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老物件,大部分只认识一半,第9个70岁老人也不一定认识

发布时间:2025-09-29 10:28  浏览量:1

咱不光要聊过去的暖回忆,也得珍惜现在的日子。愿咱们一边念着旧,一边往前奔,带着喜欢的劲儿慢慢变老。

日子过得快,好多事儿都变了样。当年那些老物件,装的不只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是咱实实在在过日子的见证 —— 虽说它们早早就不用了,可在咱心里,始终占着个特别的地儿。今天咱就唠唠四五十年前农村常见的九件老物件,50岁的人顶多认一半,70岁的老人也未必认识最后一件!​

物件一:纺车凳​

别看它叫 “凳”,其实不是坐的凳子,是老式手工纺线用的木架子。都是过去农村木匠纯手工做的 —— 那时候家家自己种麻、种棉花,女人们得自己纺线、搓绳,再织布做衣服。​

这木架子表面磨得油光发亮,还有不少裂纹,都是用了太多年,天天摸、天天用,留下的岁月印子。用的时候,把几股麻或棉的纤维,分别挂在靠背上那几根竖着的 “木梳齿” 上,让纤维垂下来,手一搓,就能拧成一股更粗、更结实的绳子。​

以前家里用的每根绳、织布用的每根线,都是奶奶坐在这架子前,一下下亲手搓出来的,全是辛苦干活的痕迹。​

物件二:砘子​

这是过去种地的老农具,石匠把石头凿成滚轮,木匠做个木架子,再组装到一块儿。用处是把犁过的地压得平平实实的,方便撒种子;有时候收了庄稼,也用它在场上压谷物,把粮食从秸秆、外壳里 “挤” 出来。不管是整土地还是打粮食,都少不了它帮忙。​

物件三:压水井​

四五十年前的农村,村里人为了解决吃水问题,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做的压水井。支架是用几根特结实的木头做的,深深砸进地里,稳得很;那根长长的粗杆子是压水的力臂,人就靠压它取水。​

井头下面连著一根长铁管,一直通到地下深水区。压水前得先舀一瓢水倒进井口,然后双手抓住长杆子,一下下用力压、再抬起来 —— 靠这法子,就能把地下水抽上来。​

压不了几下,冰凉清亮的地下水就从井头的小铁嘴里 “哗哗” 流出来,淌进下面接水的桶或水槽里。那时候全家人喝水、做饭、洗衣服、喂牲口,还有田里浇庄稼,全靠它。夏天压上来的水拔凉甘甜,冬天井口还冒热气;清晨傍晚,压水井旁总最热闹。​

物件四:木钻​

以前没电动钻,木匠想在木头上打孔,就靠这木钻。拉动绳子或者转中间的横杆,钻头就跟着转,能在木头上钻出圆孔。过去木匠做家具、打农具,都离不开它;现在有了电钻,它就成了老手艺的念想。​

物件五:假游戏机​

那时候特别流行的 “假游戏机”,也就十块、二十块钱。往往是家长接孩子放学,经不住小孩哭闹,顺手买的小礼物。​

小孩拿到手,主要就是玩 “过家家”—— 学着大人的样子假装打电话,模仿大人说话,觉得自己特神气。在那个东西不算多、但快乐特容易满足的年代,现在一看见这玩意儿,就能想起小时候缠著爸妈买玩具的日子。​

物件六:铁掌草鞋​

过去山里人、干活的老百姓自己用草绳编的草鞋,还钉了铁掌。那时候山路难走,不是泥地就是土坡,普通草鞋不经穿还滑。这铁掌草鞋的鞋底耐磨,走好久都不坏,还防滑,走山路、泥地不容易摔。当时人就靠它走远路、干重活,省钱又实用。​

物件七:打煤器​

几十年前,这是好多家庭冬天来之前少不了的工具,用来手动做 “蜂窝煤”。你看它浑身锈迹斑斑,样式简单却特实用。​

那时候为了省钱,不少人家买了这工具,自己去煤店买便宜的煤末子,回家动手做煤球。先把煤末子掺上适量的水和黄泥,搅成湿润的煤泥,再握住长长的 T 形手柄,使劲往下压 —— 一个个蜂窝煤就做出来了。​

现在大家都用天然气、电和集中供暖了,这个曾经离不了的家伙,也就慢慢生锈、闲置,成了记忆里的老物件。​

物件八:蜡笔​

这是过去的 “金鱼牌” 蜡笔,文具厂生产的老文具,就是给小孩画画用的。有红的、绿的、黄的这些颜色,能在纸上涂出各种好看的色儿。小时候画画、涂颜色全靠它,好多人的童年画画回忆里,都有这蜡笔的影子。​

物件九: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这个老物件是真少见了!你见过吗?知道它是干啥用的不?看着这些老物件,我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 又暖又有点怀念。​

有知道这神秘物件的朋友,麻烦在评论区留个言,给我和大伙儿说道说道,太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