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禁食:减肥的终极秘密!

发布时间:2025-10-01 05:03  浏览量:1

饿到第14个小时,我盯着冰箱差点把门把手掰断,结果刷手机看到美国心脏协会说这样能把心梗概率砍三成,瞬间把口水咽回去了。

去年冬天我陪我妈复查血糖,医生顺嘴提了一句“试试把晚饭提前到三点”,老太太半信半疑照做,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从7.8掉到6.2,她高兴得给医生送了一桶自己腌的鸭蛋。

我当时只当个案听,直到自己体重卡在75公斤下不去,干脆照抄她的时间表:早上七点塞两鸡蛋一碗燕麦,下午三点吃完最后一口苹果,其余时间只喝白水黑咖。

第一周饿得半夜给猫讲人生,第二周发现皮带扣往里缩了一个眼,第三周居然把拖延半年的十公里跑进了55分钟,吓得我赶紧去翻论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那篇新研究我打印出来贴在厨房,最打动我的不是体重,而是“肠子自己重新装修”。

他们把一群胖子分成两组,同样热量,一组限时吃,一组随时吃,八周后限时组肠道里产丁酸的那帮“好菌”翻了一倍,炎症指标CRP直接腰斩。

说人话就是:肠子不发炎,人就不肿,连我多年熬夜写稿的牙龈出血都少了。

我怀疑之前胖,不是吃得多,是肠子一直在低烧。

约翰霍普金斯更离谱,说这样饿一饿,脑子里养神经的肥料BDNF能涨四成。

我外婆就是阿尔茨海默走的,我怕得要命,现在每天空腹写稿反而思路更清,以前下午三点脑袋糊成粥,现在能一口气把大纲敲完,顺带把编辑催的结尾也写了。

朋友笑我“饿出来的灵感”,我回他:你试试血糖不坐过山车,脑子自然不晕车。

当然也不是神仙法。

我蹲腿那天饿到点,硬举完直接眼前一黑,教练把我扶起来骂“蛋白质吃够没”。

回家称鸡胸,果然没达标,现在干脆把最后一餐拆成两段:三点吃主食蔬菜,四点补一杯乳清加坚果,肌肉掉速立马刹住。

最新指南说按昼夜节律调窗口,夜猫子可以中午到晚上吃,我试过一次,结果半夜饿得刷烤肉视频自虐,乖乖滚回早段,才明白所谓“个性化”就是别跟自己的基因硬刚。

我妈现在逢人就劝“早点吃晚饭”,她说最实在的好处是:省了一顿药钱,多睡两小时,凌晨不饿醒,早餐吃得像皇帝。

我算了笔账,三个月少点三顿外卖,省下的钱刚好够买一双跑鞋,跑鞋穿上那天,我把体重秤扔进柜子,决定以后只量腰围——数字会骗人,裤腰不会。

饿一饿,不是折磨自己,是给身体放个假。

把三餐缩成两顿,省出来的不是时间,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