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签约有感 | 医生有感:红拖鞋里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5-10-10 20:22 浏览量:1
社区卫生年会倒计时19天!
作者: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华
晨光映情 针线连心
清晨的河西堡镇,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静谧的街道。广河路社区卫生服务站里,苏彩霞医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仔细清点着血压计、采血针等体检器械,脑海里已经在规划着今天要为老人们做的各项服务:"张阿姨的降压药需要调整,李大爷的血糖监测要特别留意..."
"小苏,这么早就忙上了?"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抬头望去,只见陈翠香阿姨拎着一个手工缝制的花布袋子,笑盈盈地站在门口。这位住在车站路的老病号,如今已经成为服务站的常客。苏彩霞赶紧迎上前去,"陈阿姨,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今天感觉怎么样?要不要先量个血压?"
“今天不测血压,给你送样东西。”陈阿姨神秘地摇摇头,将布袋子轻轻放在诊桌上。她小心翼翼地解开袋口的系带,从里面取出一双手工缝制的大红色拖鞋。
那红色不张扬,透着一种质朴的温暖,鞋面上用同色丝线绣着精致的花纹,柔软的鞋底留着淡淡的皂角清香。
“你这孩子,天天从早忙到晚,不是在诊室看病,就是往我们这些老人家里跑。”陈阿姨将拖鞋塞到苏彩霞手中,语气里满是心疼,“站久了脚会酸的。这拖鞋是我用新棉花絮的底,纳了整整三层,鞋面也是挑的最软的绒布,在家穿着能舒服些。”"
苏彩霞捧着这双突如其来的礼物,指尖清晰地感受到鞋面上细密均匀的针脚。当她试穿时发现鞋码不偏不倚的合脚,眼眶瞬间湿润了——这哪里只是一双普通的拖鞋,分明是陈阿姨不知何时悄悄留意了她的鞋码,在一个个忙碌之余的间隙,带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细细缝制的心意。
诊疗入微 守护见真
这双红拖鞋的背后,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六年前,苏彩霞第一次推开陈阿姨家的门。独居的老人正坐在昏暗的客厅里,面前的降压药还好好地放在桌上。"总是忘了吃。"陈阿姨有些不好意思。苏彩霞没有急着说教,而是搬来小板凳坐在老人身边,手把手地教她在手机上记录每天的血压变化。
渐渐地,这些细水长流的陪伴,成了治愈孤独最好的良药。知道陈阿姨腿脚不便,苏彩霞总会算着日子前来探望;发现老人记性差,她就把用药说明写得大大的,贴在药盒最显眼的位置;看见老人总是一个人,她就特意多留一刻钟,陪她说说家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像春雨般一点一滴滋润着老人的心。
"你不光帮我把血压调好了,还记着我腿脚不便......"陈阿姨紧紧握着苏彩霞的手,声音微微发颤,"上周那么大的雨,你还专门跑来......"那句"比自家孩子还上心"的话音未落,苏彩霞的眼眶已经湿润了。
在她心里,这些不过是分内之事。行医多年,她深深懂得,治病不仅要医身,更要医心。她记得李大爷耳背,总要俯身在他耳边慢慢说;知道王奶奶怕冷,听诊器总要先在掌心捂热;了解张阿姨记性差,同样的叮嘱要不厌其烦地重复再三。这些细碎的了解,最终都化作了诊疗时恰到好处的温柔。
每周去看望独居的刘大爷时,除了常规检查,她还耐心地教老人使用微信视频。当老人第一次通过小小的屏幕见到远方的子女,那闪烁的泪光让所有的奔波都有了意义。每月举办健康讲座,她把枯燥的医学知识化作温暖的叮咛:"咱们做菜少放半勺盐,身体轻松精神好。"每年的体检,从中医问诊到眼底筛查,十几个项目她都陪在老人们身边。遇到紧张得直攥衣角的老人,她会轻轻拍拍对方的背,柔声安抚:"姨,别怕,就像量体温一样,一会儿就好。"
这些平凡的点滴,如同红拖鞋上细密的针脚,一针一线地绣出了医患之间最朴素也最深厚的情谊。
岁月守责 时光证情
十四年来,苏彩霞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收集着无数温暖的片段。她渐渐明白,真正的医疗,从来不只是治愈身体的病痛,更是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里悄然完成的——一次俯身倾听时的专注,一个心有灵犀的微笑,一句恰到好处的叮咛。这些细水长流的陪伴,如同春雨润物,在年复一年的时光里,编织成连接心灵的纽带。
暮色渐沉,结束一天的工作,苏彩霞轻轻换上那双红拖鞋。柔软的鞋底承载着一天的疲惫,也包裹着来自患者满满的深情。诊室窗外,华灯初上,苏彩霞知道,当明天的第一缕阳光照进这间诊室时,新一天的健康守护又将开始。
这双红拖鞋,就像一颗被细心收藏的种子,在苏医生日复一日的步履间悄悄生根、发芽。它静静地诉说着:最珍贵的医疗,往往就藏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最动人的医患之情,就生长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中。当白衣与红鞋相遇,当初心与温情相融,这便是人间最温暖的风景。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