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格外接地气的植物,叫它“草鞋底”,还是客家人煲汤特色佳肴

发布时间:2025-10-10 20:39  浏览量:1

在农村,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野草了。无论是在房前屋后,还是在村头村尾,又或者是田间地头等到处都是。这些野草虽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但都有它们存在的意义。老一辈人常说:“识得为宝,不识为草”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就来介绍一种名字格外接地气的植物,有人叫它“草鞋底”,其实学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地胆草。

地胆草又叫苦地胆、天芥菜、鸡疴粘、土柴胡、马驾百兴、磨地胆,草鞋根、草鞋底、地苦胆、牛托鼻等等,叫法颇为繁多,都体现出农民对的喜爱程度,还有些地区也叫它“牛插鼻”,更有“地胆草”“苦龙胆草”这类听起来带着药性的别名。

地胆草一般生长于南方地区,一般在山谷、村边及路旁草丛中能见到它的身影,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地胆草对土壤的要求并不苛刻,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更为旺盛。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耐受干旱和贫瘠。然而,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光照条件对于地胆草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生长过程中,地胆草会逐渐蔓延,形成密集的草丛。

地胆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胆草的茎直立粗壮,还爱“分叉”,茎枝上裹着一层白色粗硬毛,摸起来糙糙的;它的大部分的叶片都是从基部生长的,就是从最底下生长,所以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匍匐,趴着生长在地面上的,这也是它比较好辨认的地方,它的这个茎上面和这个叶子的表面,都有一些白色的长硬毛,它的叶片是这种匙行或者是这种长圆状匙形的,叶子的边缘是全圆的,所以它的形状,就很像以前的那种草鞋底,所以它的一个名字也叫草鞋底。

最特别的是它的花,不像其他植物那样单朵绽放,而是许多“小头状花序”挤在一起,形成复头状花序,总苞片有8枚,花冠呈淡紫色,筒状,全是两性花,顶端4裂还会往一边开裂,模样十分独特。等到结果时,瘦果带着棱,顶端长着长硬刺毛,还有一层冠毛,中上部细长、基部宽阔,风一吹便带着种子寻找新的生长地。

地胆草是全株入药,优质的地胆草根茎有环节,裹着紧贴的灰白色茸毛,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黄白色,下面还簇生着棕褐色的须根;茎是圆柱形,同样密被白毛;叶子以基生为主,展平后呈匙形或倒披针形,颜色从黄绿色到绿褐色,带着不少腺点,整体要“质嫩、叶多”才是上品,闻起来气微,尝一口会有淡淡的苦味。

别看地胆草模样普通,名字也略显“土气”,但它在传统药用中有着自己的价值,是山野里值得被认识的“宝藏植物”之一。

地胆草是一种中药材植物,其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地胆头能够清热凉血,对于治疗感冒、咽喉部炎症等有一定的效果。它还具有解毒的功效,可以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地胆头可以利湿,有助于治疗湿热引起的疾病。

地胆草与众所周知的蒲公英同属菊科,它们不仅血脉相连,在功效上也颇为相似,均有清热解毒之功。在岭南地区,地胆草被誉为“土蒲公英”,常被用来代替蒲公英入药。

地胆草的性味是苦凉的,它具有清热解毒以及利尿消肿的作用,所以它可用于治疗这个风热感冒,还有扁桃体炎,咽喉炎,以及痢疾和腹泻,还有一些急性的肝炎,水肿,阑尾炎等等这些疾病的治疗。

地胆草不仅可以入药,在民间,地胆草的食用价值备受推崇。早在明朝时期,朱权的《庚辛玉册》便有记载。地胆草煲汤,如地胆头煲鸭子、炖瘦肉、鸡汤等,都是家常美味。尤其在广东客家地区,地胆头鸡汤更是特色佳肴,深受食客喜爱。

用地胆草煲出的汤,香气浓郁,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在秋冬季节,一碗地胆头汤成了人们养生保健的必备良品。这味传承了600多年的草药,如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餐桌之上,发挥着它的独特魅力,讲述着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地胆草除了入药以外,它还可以制作出凉茶来,地胆草泡水也是简便有效的养生方式。将洗净的地胆头切成小段,用开水冲泡,一杯带着淡淡药香的地胆头茶就制成了。这杯茶不仅口感清爽,更有着润肺止咳的功效,当喉咙不适时饮用,能带来舒适的缓解,因此 “咳嗽草” 的俗称名副其实。

地胆草还是七八十年代小孩去摘的猪菜之一,地胆草也是猪饲料来的。每当春天来临,嫩绿的地胆草叶片舒展生长,大家便会将其采收,清洗切碎后投喂给猪群。这些带着自然气息的叶片,不仅是猪儿们喜爱的美味,更是天然的保健食材。地胆草中蕴含的天然成分,能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让养殖更省心。这种将野生植物转化为养殖资源的智慧,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需要注意的是,地胆草虽然具有诸多功效,但使用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体质虚寒者应慎用。

地胆草作为一种大自然赋予的神奇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珍惜这份自然的馈赠,合理开发利用,让地胆草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的家乡有没有见到过它呢?大家还知道它的其它用途或是种植过它的,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谢谢。

备注:本文属于科普文章,不构成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