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电商“双十一”投诉榜单出炉!淘宝“云很慢”引投诉潮
发布时间:2025-11-14 09:58 浏览量:1
11月12日零点,本年度“双十一”大促终于落下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11月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139.38亿件,日均揽收达6.34亿件,展现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劲韧性。
今年“双十一”出现了一些变化和新亮点。各大平台集体“噤声”,不再公布实时成交战报;常态化的直播促销、密集的消费节点分流明显,消费者的狂欢式消费盛景难再。以“淘宝闪购”为代表的即时零售服务首次全面参与大促,带动品牌实现销量爆发;AI技术全面落地,如淘宝上线AI万能搜、AI试衣,京东推出搜索、AI识图等,“AI+电商服务”成为驱动增长的新引擎。种种现象表明,旧的增长模式和促销打法在演进,新的电商生态在形成。
各平台电商大促竞争白热化,消费纠纷也随之集中爆发。比如,近期在消费保平台涌现近600人投诉淘宝“云很慢”商家失联,仅仅是这场购物盛宴下消费维权的一个缩影。
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最新发布的《2025电商行业“双十一”投诉分析报告》,或许能给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观提供借鉴、给消费维权带来启示。
一、投诉量呈阶段性高峰趋势
电商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竞争与消费活力同步提升。在2025年双十一期间(10月9日-11月11日),消费保平台电商相关投诉呈现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整体投诉量随大促节点波动,11月11日当天投诉量达峰值2866件,全周期累计投诉68,756件;累计涉诉金额超1.09亿元,有效投诉解决率仅为11.99%。可见,电商大促期间的消费纠纷随交易热度集中爆发,需行业针对性优化服务保障机制。
二、电商平台投诉处理情况
据统计,各电商平台投诉与解决情况差异显著:抖音商城投诉量最高,达17,884件,解决率为24.39%;淘宝网、拼多多投诉量分别为11,693件、11,281件,解决率依次为6.94%、5.84%;京东商城投诉量7,916件,解决率14.74%;天猫投诉量3,087件,解决率15.48%;唯品会投诉量虽最少(1,090件),但解决率高达90.28%,在头部平台中表现突出。
注:通常入驻消费保平台的企业对投诉响应更积极,因此解决率也更高。
其中,电商平台主要投诉品类分布情况如下:
从消费保数据可见,各电商平台投诉品类呈现鲜明差异化特征,抖音商城服饰鞋帽类投诉占比最高(31.44%),美妆个护(10.19%)、食品饮料(8.34%)类投诉较为突出;淘宝品类分布相对均衡,服饰鞋帽(27.31%)、3C数码(13.31%)、虚拟商品(7.60%)投诉占比较高;拼多多服装鞋帽(16.90%)、3C数码(14.65%)、食品饮料(9.54%)类投诉居前;京东3C数码(29.70%)、家电产品(16.69%)类投诉占比显著;天猫美妆个护类投诉占比高达38.94%,宠物用品(8.31%)类投诉也有一定占比;唯品会服饰鞋帽类投诉占比超半数(54.40%),美妆个护(13.21%)类投诉较为突出,整体来看,平台核心品类布局直接影响投诉品类分布,服饰、3C数码、美妆等高频消费领域始终是投诉焦点,各平台需结合自身品类优势针对性优化服务与品控。
三、服务态度差/客服不处理的问题投诉占比突出
2025年双十一期间,电商投诉问题呈现显著集中性特征。态度差/不处理以23.03%的占比位居首位,货不对板(11.59%)、霸王条款(11.23%)紧随其后,反映出大促期间电商在客服响应效率、商品品控管理、规则条款合理性等环节面临突出压力。具体来看,服务类问题(态度差/不处理、联系不上客服)、商品类问题(货不对板、商品破损、假冒/二手商品)、交易类问题(霸王条款、退货不退款、不予退款)构成投诉核心维度,各平台需针对这些高频痛点,从服务体系、品控流程、交易规则等层面优化升级,以提升大促期间的消费体验。
四、“仅退款”诉求排第一
消费保平台中,电商相关的消费者诉求主要涉及仅退款、赔偿、解释等;其中,电商消费者“仅退款”诉求占比20.37%居首,这与预售模式下交易周期长、规则复杂引发的纠纷有关。此外,“赔偿”占17.88%、“解释”占14.98%、“退货退款”占11.90%、“作出处罚”占9.85%,反映消费者既关注资金保障,也重视交易说明与平台监管。
五、200元以内投诉占比最高
2025年双十一期间,电商涉诉金额分布呈现明显的小额集中特征。其中,200元以内的涉诉金额占比最高,达43.96%;500-2000元占比22.03%,200-500元占比17.02%;2000-5000元占比10.66%,5000元以上占比6.32%。可见,双十一期间电商涉诉以小额纠纷为主,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中大额纠纷,反映出电商消费在覆盖低价日常品的同时,也涉及中高端商品的交易争议。
六、投诉地域分析
据统计,双十一期间电商投诉的城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性,其中,北京市以5.71%的投诉占比位居首位,广州市占比4.86%位列第二;上海市(3.33%)、杭州市(3.32%)占比紧随其后。这与城市的消费活力、电商渗透率及人口规模高度关联,一线城市和电商产业发达城市的投诉集中度更为突出。
七、用户画像
2025年双十一期间,电商投诉用户的性别与年龄分布特征明显。性别方面,女性投诉占比61.72%,男性占比38.28%;年龄方面,90后以44.57%的占比成为投诉主力,00后占比29.61%,80后占比17.81%,45岁以上占比8.01%。整体来看,年轻群体尤其是90后、00后女性,是双十一电商投诉的主要参与群体,这与该群体的电商消费活跃度及对消费权益的关注度较高直接相关。
八、消费建议
针对电商行业投诉问题,消费保结合2025年双十一期间的投诉数据,为消费者提出以下建议:
1. 优先选择投诉解决率高的平台,同时结合自身需求关注平台核心品类特点,针对性核查商品品控情况。
2. 仔细阅读预售、退款等相关规则,警惕“霸王条款”,避免因规则模糊引发纠纷。
3. 对易出现“货不对板”的品类,提前查看店铺信誉和用户评价,做好消费预判。
4. 消费过程中保存聊天记录、订单截图等凭证,便于后续维权使用。
5. 关注物流发货时效,若出现超时未发货情况,及时向平台反馈沟通。
6. 遇到不合理的退款限制等要求,拒绝妥协并通过正规渠道投诉。
7. 若遭遇客服响应不及时、处理态度差等问题,优先通过平台官方渠道维权,也可借助第三方维权机构协助。
8. 根据纠纷类型选择合理诉求,小额纠纷可优先申请“仅退款”,质量问题可要求“赔偿”或“退货退款”。
9. 与平台沟通无果时,向消费维权组织进一步投诉,同时客观分享消费经历,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
【声明: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消费保平台,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不代表其他平台或企业总体投诉解决情况。】
编辑丨子不语
数据丨问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