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上微机课穿鞋套的你,有没有因为碰电脑被老师训过?

发布时间:2025-11-17 17:10  浏览量:1

现在提起当年微机课的规矩,两个人坐一台,我至今记得,就因为多按了一下回车键,被老师当着全班面敲了手背,这事儿搁现在看,离谱到发笑,可当年却让我记了整整二十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微机室是学校里的“禁地”般的存在。那会儿不叫电脑,叫“微机”,一台的价格能抵上家里大半年的积蓄,学校能凑齐一机房,简直是“豪华配置”。教室四周永远拉着密不透风的厚窗帘,比青岛老城区老房子的遮光帘还严实,说是怕阳光晒坏电路板;门口堆着一摞摞透明塑料鞋套,脚大的同学套上就破,只能光脚踩在冰凉的防静电地板上,走路都得踮着脚,生怕踩重了震坏机器。

我和同桌挤在一台“大脑袋”电脑前,开机得等好几分钟,屏幕上跳出来的DOS界面,比现在看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演出还让人新奇。但新奇归新奇,老师的“铁律”比青岛海边的浪头还猛:“键盘上的键一个都不准乱按!”“鼠标只能在指定区域动,不准挪位置!”“谁要是敢拔电源,直接请家长!”有次我做完练习没事干,好奇按了下回车键,老师手里的小棍子“啪”就打在我手背上,疼得我眼泪差点掉下来,还被骂“没规矩,不爱护公物”,那时候真觉得自己比闯了祸的调皮蛋还丢人。

现在争论还没停:反对的人说,当年的规矩太死板,灰尘哪能那么容易毁电脑,纯粹是学校想摆架子;支持的人却懂,那时候的电脑是真“娇贵”,软盘怕潮、主板怕静电,稍微出点故障,维修师傅得从外地赶来,费用高得吓人。就像青岛人对待老厂房、老码头那样,小心翼翼呵护着,不是矫情,是知道这些“宝贝”来得太不容易。

如今青岛的孩子哪见过这阵仗?中小学的智慧教室里,一人一台平板电脑,上网查资料、在线做题随手就来;就连社区的老年学堂,阿姨们都能戴着老花镜学修图、剪视频,再也没有“碰一下就挨训”的紧张感。前阵子去青岛的科技展馆,看到小朋友们熟练操作触屏设备、玩VR游戏,突然就想起当年在微机室里,我们盯着屏幕小心翼翼点“扫雷”,连鼠标都不敢用力握的样子。

现在我做着和数码相关的工作,每天和电脑、平板打交道,偶尔还会想起当年挨打的手背。那些被吐槽“离谱”的规矩,其实藏着最朴素的教育,珍惜当下拥有的,敬畏每一份不易。就像现在青岛一边搞数字化建设、建智慧社区,一边护着老建筑、老手艺,这份“较真”从来没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