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往事|36年前的雨天,一连串爆炸,李楼这家皮鞋厂的命运逆转

发布时间:2025-11-17 18:00  浏览量:1

往事,有快乐的,也有悲痛的。

36年前的一天,洛阳郊区(今洛龙区)李楼乡北石人村,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曾经红红火火的北石人皮鞋厂,命运就此逆转……

北石人皮鞋厂初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初为洛阳皮鞋厂外加工单位,为北石人村(自然村,时为齐村生产大队第四生产队)村办副业。

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由几名村民承包经营。

产品款式追随时代潮流,注重产品质量,销量不断攀升,一度供不应求,在洛阳皮鞋生产业界占有重要份额。

几名承包人重视生产销售,但缺乏管理经验。

主观上认为皮鞋生产主要靠手工加简易设备完成,不会有多大的安全问题。

因为生产量的不断增加,皮鞋厂一次性购进的原料也不断增多。

其中,粘结用胶是一种遇热会发生膨胀的易燃品。

鞋厂用胶,放在临街无隔墙的5间房中,当年“当家”的管理人为了防盗,把5间房的窗子全部封死,只在一头留了一个小门出入。

房门出口一侧,垒一个用于熬浆糊的煤炉。

有人曾提出异议,这名管理人说:“杀猪杀屁股,一个人一个杀法。”

7月10日,天上下着雨,但正值暑热时节,几个大胶桶已经涨鼓。

按常规,用胶时,必须先慢慢旋开桶盖,让里面的气体逐渐溢出后,再行倒胶。

然而,这道最重要的安全程序,并没有必须严格遵守的制度。

而很多看似偶然的事故,就是在这样的疏忽中必然发生。

一位承包者用胶时,一下子旋开了胶桶盖。

胶桶里压力过大,桶里的胶水随着气体,“呼呼”喷出桶口,冲向空中后,又溅落地下。

开桶人赶紧派人拿撮箕,收拾溅落在地上的胶汁。

短时间内,室内可燃气体浓度迅速增加。

这个时候,拿撮箕的人,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拿着撮箕,打开了屋门。

而屋外,就是熬浆糊的煤炉。

他刚推开门,屋内可燃气体涌出门外,被煤炉引燃,屋内的空气骤然燃烧膨胀。

屋里面的人赶快外逃,其余胶桶接连爆炸,巨大的爆炸力摧毁了屋顶,燃着的胶汁在空中继续飘散。

屋内逃生的人员,被大面积烧伤。

送到医院后,医生尽力抢救,但不幸的是,其中2名承包人,仍因烧伤后感染严重不治身亡。

村民用传统方法、简易工具救火,但因为爆炸,火势凶猛,根本无济于事。

另外,由于地处乡村,距离较远,等到消防车赶到时,火势已渐渐消退。

而且,消防人员发现,厂门外路边的消防栓,很难打开。

经消防人员现场估算,除人员治疗、丧葬费用外,5间厂房严重损毁,财产损失约10万元左右。

10万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绝对是一笔巨款。那个时候,“万元户”也并不很多。

这次火灾,也给承包团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也成为这家蒸蒸日上的皮鞋厂的拐点。

这是我老家附近村子,发生的一次火灾。

本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李楼镇志》。

作为李楼人,我想记述的,不仅是一场事故,更是对一段草根创业史的追忆与反思。

36年过去了,当年的厂房早已不在,但这场火灾的教训却依然深刻。

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

注:本文配图与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