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穿鞋”,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难以避免的痛!
发布时间:2025-09-11 15:22 浏览量:1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糖尿病患者的双脚却时常被束缚。
糖尿病足(糖足),一种出现在糖尿病患者双脚的严重并发症,是影响糖尿患者生活、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球约15%-2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遭遇足部溃疡,中国50岁以上患者年发病率达8.1%,截肢风险较常人高40倍,每2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足面临截肢。
为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神经血管双病变,伤口成“定时炸弹”
长期高血糖引发两大核心病变:
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患者对疼痛、温度变化“失感”,易因摩擦、烫伤或鞋内异物形成溃疡。
血管病变则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足部供血不足,伤口愈合能力丧失。研究显示,约50%-60%的溃疡会继发感染,20%的中重度感染需截肢。更严峻的是,溃疡患者5年死亡率达30%,大截肢者超70%,截肢后5年死亡率高达50%以上。
2、“男怕穿鞋”的隐痛:从溃疡到截肢的连锁反应
俗语“男怕穿鞋”在此有了残酷的注脚。
糖尿病患者足部畸形(如锤状趾、扁平足)、胼胝(老茧)或皮肤干燥皲裂,穿鞋时易因压力异常引发溃疡。更甚者,神经病变导致“无痛性损伤”——患者脚被钉子扎穿却无察觉,直至感染扩散。若延误治疗,感染可沿血管向近端蔓延,引发败血症或全身器官衰竭。
此外,糖尿病足也被称为“经济黑洞”。我国患者年截肢率5.1%,年死亡率14.4%,单次住院费用可达数万元,长期护理成本更使家庭不堪重负。在心理层面上,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常人。
3、“足”够重视,方能避劫
糖尿病足的危害远超“烂脚”本身。
“烂脚”只是其表现之一,还折射出更多其他的问题,如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早期识别风险足(如保护性感觉丧失、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并采取预防措施(如穿治疗鞋、每日检查足部、控制血糖),可降低80%的截肢风险。
“足”是人的第二心脏,更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晴雨表”。当双脚出现麻木、温度觉异常、皮肤颜色改变或间歇性跛行时,需立即就医。记住:“男怕穿鞋”不是畏惧,而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步足部护理,都可能避免一场致残悲剧。唯有“防大于治”,方能守住行走的尊严与生命的希望。